陈子龙的诗歌创作及理论文高两汉诗轶三唐(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陈子龙的诗歌创作及理论文高两汉诗轶三唐(3)

上影高寒陷白日,中柯窈窕封纤阿。

落花飘叶神灵怒,风雨之夜哀声多。

疑有离莺叫苍兕,似闻山鬼挥玄戈。

深根北结碧松石,远条南拂青桐柯。

千年古树足炫怪,独坐往往来啸歌。

君家宾客多壮士,日暮酒酣碧窗里。

有时徘徊古台上,叱咤正直徒为尔。

高栖俊鹘如愁胡,雄心历历悲风起。

      倚树叹息天东垂,扶桑小枝今在此。[3](p216)

在这首诗中,我们见到的是自然的奋发向上,是一幅万里秋空的景象图,抛弃了“美人”形象,这样的诗作才让我们看到陈子龙内心的男儿气概。题中的舒章指的是李雯,子美指的是张安茂,三人是几社的活跃分子。《青浦诗传》记:“陈子龙、夏允彝倡立几社,会者数百人,安茂尝为之冠。”[3](p216)诗作一开始就用一句“长风万里云流波”显示出作者豪放阔达的胸襟,而前文中的文杏实则是一种香木,可用作建筑,它的树皮犹如蛟龙一般,立在孤庭之中,可是它的树冠却遮天蔽日,满堂深绿。文中又有“神灵怒”、“山鬼挥玄戈”之类的想象,可见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澎湃的想象力,而且笔下的意象颜色浓重。诗的后半部分已经不满足于借助景物来宣泄情感,而是直截了当的唱出自己的新声“君家宾客多壮士,日暮酒酣碧窗里。”唱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新声,而是几社中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的共同心愿,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一展自己的宏图大志。诗作末了,作者自称“扶桑小枝”,扶桑是古代神话中的大树,传说太阳从扶桑中升起,在这里自称“小枝”,却是对自己的肯定。

除了表达出对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陈子龙的诗也在积极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辽事杂诗》八首其七为例:

卢龙雄塞倚天开,十载三逢敌骑来。

磧里角声摇日月,回中烽色动楼台。

陵园白露年年满,城郭青磷夜夜哀。

      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谁是出群才。[3](p471)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文中十载三逢指的是十年内京城遭受了三次入侵的危机,这三次分别是崇祯二年十一月,清军下遵化,直逼燕京。第二次是七年的七月,清军入上方堡,京师戒严。第三次是九年七月,清军入塞,连下畿内州县。经过这三次大型战役,明廷处于摇摇欲坠之中,这些也可以从诗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看出,比如“烽色”、“磧里”,这些都是典型的边塞诗意象。而作者在文中更是用“夜夜哀”、“青磷”等凄冷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悲戚。但是在诗的末尾,又振臂高呼能够拯救苍生的英雄,颇有些类似杜甫雄浑高阔之诗如《登高》。

其实,陈子龙前期诗歌无论是古乐府诗,还是律诗、古诗,都有比较明显的模仿痕迹;古乐府诗模仿汉魏晋作品;律诗模仿杜甫等盛唐名家;古诗模仿比较宽,从汉魏到两晋六朝,从《古诗十九首》的朴实自然,到建安七子的浑芒苍劲,谢灵运的清新自然,颜延之等六朝作家的华彩靡艳,以及李白的豪放俊逸都有借鉴。但是后期诗歌已经能够较为摆脱模仿,除了对自身创作的认知,还有时代对他的磨练,这些使他摆脱了早期的天真浮夸,开始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

二、重“风雅”、“比兴”的诗歌理论

陈子龙不仅是明末复古文学运动的提倡者和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积极投身反清复明、死而后已的英勇斗士。他的诗文思想,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一方面积极适应了明末社会现实的需要,可想而见对明末文坛影响是巨大。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