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策略(5)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探析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策略(5)


  食品安全敏感性的原因很多,除了与切身利益相关,还因为发生的反面例子太多,教训太多,使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恐惧和防备。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添加剂也接踵而来,国家允许使用的就有两千多种,还有一部分商家使用违法添加剂,自2001以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假羊肉、毒生姜、问题奶粉、假鳕鱼、毒蜜饯、假大米……问题食品几乎涉及了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连儿童也不放过,2011年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中,受害者多是14岁以下的儿童,亚硝酸盐是一种防腐剂,这次竟然出现在牛奶中,让民众震惊。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没少反增,一些国有大企业也被查出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光明疑回收过期变质奶,雀巢奶粉被指碘超标等等,都是大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典型。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只发生在某种食品上,只要远离这种食品就与我无关了。自地沟油事件发生后,食品安全已经深入到每家每户的身边,也给中国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2013年5月发生在无锡的特大制售假羊肉案又给了消费者当头一棒,引发了社会的一片哗然,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所在的村庄有多家制售假羊肉的小作坊,这些假羊肉的原料主要是与羊肉道相似的狐狸肉。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一次次牵动人们的心,也是人们丧失了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在对食品行业现状震惊和愤怒的同时,对食品行业的心酸与无奈也让人们发出了“民以何食为天”的感叹,人们除了多关注食品安全信息也没有别的办法。因此一旦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都会引起极大地关注,人们已经到了看到食品安全问题就信以为真的地步,希望将危害降低到最小。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敏感性也使网络舆情出现了一些夸大,片面的现象,影响了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
(四)大众食品安全知识的匮乏
  食品安全属于专业领域的知识,其中有很多生物及药品知识,如添加剂等,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识知之甚少,就算有所了解也较为浅显。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想要了解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需要很多精力。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很少除了报纸电视等媒体有限的报道外,公众就不得不请教业内专家,然而真正的专业人士少之又少,公众也不能也没有必要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这个问题上。
  每个行业的知识都是无穷且繁琐复杂的,想要在这庞大的知识里找到有价值的,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几乎很困难,自然也就无法在生活中过多的关注。往往是一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大众及媒体在追查事情根源是才会普及一些有关的知识。媒体在报到时,会或多或少的提到一些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公众对其了解甚少,就会在报道的基础上妄加猜测,其中就存在一些片面的、不真实的信息,一些媒体记者,自身对食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主观猜测,导致误报,公众无法鉴别,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很多媒体在报到时,会把含有致病物质等同于致病,其实这在数量及后果上有着极大的差别,报到时把握不当就会引起公众的恐慌,造成不良后果。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能够准确的掌握食品安全信息,遇到事件发生时能够冷静对待、理性分析,食品安全的现状一定能够有所改善。
  四、如何正确引导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舆情
  (一)强化政府的监管与引导
  政府是网络媒体的监管方,负责制定法律法规,完善规章条例并引导着媒体正确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着网络媒体发展的大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媒体,当好公众了解信息的渠道。网络媒体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媒体,潜力巨大,因此网络媒体的管理非常重要,而监管方的政策也影响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政府对媒体的监管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条例来实现的。2013年5月3日两院司法解释,今后食品安全犯罪将会从重处罚。该解释共22条,主要规定了十一个方面的问题,首次明确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制售地沟油致给人带来严重伤害的最高可判死刑。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