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后期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为例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余华后期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为例

摘  要:苦难主题是余华的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余华的写作生涯中,他所表达的“苦难意识”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初,余华发表了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等,主要叙述了底层人物的原生态的生命状态,以及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命运,这些可以看做是一幅幅苦难人生的素描画。尽管两部作品中人物承受苦难的方式不同,但可以看出作家余华对于苦难主题的超越。93233

毕业论文关键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苦难”的主题

Abstract: the misery theme is Yu hua's novel unique。 In his writing career, he expressed by the "suffering consciousness" has not stopped。In the early 1990 s, Yu hua has published a novel Shouting in the drizzle, "and" alive "and so on, mainly describes the underlying character's original state of life, and the fate of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this is seen as a suffering life sketch。 In spite of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bear hardship, the writer's yu hua's transcendence of the subject of misery can be seen。

Keywords: Yu hua,  Shouting in the drizzle,  alive ,the theme of " suffering",

   

苦难永远是人类存在的主题。在人类历史上,个体不仅要面对苦难,而且必须努力地抗争苦难,总的来说苦难是无法摆脱的,一直存在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是成长在苦难相处并与之抗争的环境中的。余华的父母是医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他的童年有一半的回忆是关于医院的,所以从小到大余华看惯了残酷与血腥。中学毕业后,他又当了几年的牙医,这些独特的体验教会他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审视生活。余华擅长描写充满苦难的生活和那些阴暗痛苦的细节,他用冷酷的笔调揭示罪恶、暴力、死亡,比如《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再如《十八岁出门远行》,主人公承受的苦难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受伤,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欺骗、冷漠与陷阱。

    具体点说,余华80年代的小说残酷直白的描写了充满了暴力,呻吟和死亡的苦难。90年代初,他所表达的“苦难”主题有了新的意义,苦难不再表现为暴力冷酷和欺诈,而是生存的悲剧和必须直面的困境,这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差异[5](p1)。虽然余华的小说世界充满了暴力与死亡,但是也依旧掩盖不了其背后真正的“苦难”这一主题。这种主题让人感到不安和怜悯,更让人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和苦苦挣扎的状态。

一 《在细雨中呼喊》的苦难体现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再一次彰显了他的创作潜力,同时也是一次主题艰难的变化。《在细雨中呼喊》从一个儿童的视角出发,主要以主人公孙光林的童年生活为重心,讲的是他被忽略,缺乏尊重的真实成长状态;以他身边的人物为副重心,描写底层人物的苦难命运。主人公孙光林不仅被迫面对身边人各种死亡,而且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许多受难的主题。

(一)拆解亲情展现苦难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余华通过拆解亲情的方式来展现苦难,最明显的就是孙家人物之间冰冷的亲情关系。我们知道在传统伦理中的父亲形象是伟大、友善、无私的,但是在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这篇小说中,我们丝毫看不到期待的理想的父亲形象。作品中的父亲孙广才是一个不负责任、没有良心道德的人,他和老父亲、儿子成为最熟悉的敌人。当哥哥孙光平谈上对象时,孙广才竟然嫉妒自己的儿子,这种心理是何等的阴暗啊!第一次哥哥相中了一个女人,结果流氓一样的父亲跑到女孩家里去调戏人家,后来婚事就搅黄了。后来哥哥痛苦之下找了个农村姑娘,两人结婚之后,年近六十的孙广才依然不顾伦理与尊严,有一天竟然兽性大发,再次正大光明地调戏了自己的儿媳。感觉到无比屈辱的孙光平拿着斧头大喊要把父亲砍死,抓到父亲竟然把父亲的一只耳朵割了下来,这让原本紧张难堪的父子关系彻彻底底地破裂。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