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后期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为例(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余华后期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为例(3)

后来孙光林遇到了国庆、刘小青,他们交了朋友,有的时候他们会因为对一个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就发生争吵,然后产生隔阂,好长时间彼此不理睬。三人的的友情表面上看似温馨,其实一路走来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和欺骗。进入初中以后,孙光林最开始是和苏杭混在一起,同样这一次的友情还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所以注定了两个人算不上真心的朋友。让孙光林彻底心冷的是,苏杭在很多伙伴面前用柳条抽打自己,借此来树立威严。偶然的机会孙光林和苏杭的哥哥苏宇成为了朋友,他们两人一起聊天,下课一起玩耍,一起分享青春期成长的秘密,孙光苏宇成熟稳重的性情深深的吸引住了孙光林。孙光林享受着这段温馨的友情,然而命运总是爱和他开玩笑。后来苏宇因为一时冲动在巷子里拥抱了一个少妇,吓坏了那个少妇,等到苏宇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已经晚了,结果以流氓罪被抓起来,送到了劳改所进行教育。这一次的经历使得苏宇变得自卑了,他出来后以为孙光林瞧不起他,渐渐的两个人不在一起玩耍,隔膜从这里产生,友情从这里结束 。我们可以看出孙光林与国庆、刘小青、苏杭、苏宇的交往都只维持了短暂的时间,并没有完全点亮孙光林孤独的生活。

二 《活着》的苦难体现

《活着》写了具体实在的苦难,说它具体实在是因为这些切实能够感受体会到的,或是天灾或是人祸。“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小说围绕主人公福贵的故事展开叙述,讲他经历了无数沧桑,看尽了繁华与痛苦,化愤怒为宽容的一生。在《活着》中,主人公的名字具有带有着一定的宿命意味,福贵本应该是大富大贵,相反的是,余华为“福贵”安排的却是非福非贵的一生。徐老爷渴望着儿子长大后能够光宗耀祖,大富大贵,所以取了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美好祝愿的名字“福贵”。

(一)苦难的叠加叙述 文献综述

苦难的叠加叙述,主要指的是死亡的叠加叙述,使得小说的每个情节都渗透着苦难的气息,增大了苦难的浓度。因为一个个情节是叠加式发展变化的,最后成为一个苦难的结合,所以读者会感到窒息,从而不断的冲击读者的心理接受能力。

青年时期的福贵因为家里生活条件富裕,后来因为赌博失败,整个徐家上上下下付出了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一夜之间,福贵从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穷光蛋。福贵输光家产后,连维持基本的家庭生活都成了苦难,落魄的徐老爷可以说是被福贵气死的。福贵的爹去世后,福贵的娘因过度伤心而病重,福贵东凑西凑借钱去城里请大夫为娘看病,谁知莫名其妙地被抓了壮丁。两年后福贵回到家乡,死里逃生的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得知他娘早就去世了的消息。而可爱的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就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福贵原以为发生在他身上的苦难应该到头了,一家人也可以过好日子了,其实苦难才刚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福贵。善良可爱的儿子有庆为了救县长的女人,被医生过度的抽血,结束了鲜活的生命。聋哑女儿凤霞嫁了人,女婿二喜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慢慢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结果凤霞生下来孩子后,因为产后大出血痛苦死去。贤惠的家珍过度伤心,再加上自己本身的软骨病复发,没过多长时间也相继去世。老实能干的女婿二喜在工地上干活,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和福贵回到乡下,日子非常艰难,福贵心疼外孙挨饿,就煮豆子给他吃,不料苦根因为吃过多的豆子撑死了[9](p156)。福贵先后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承受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与痛击,这一生下来,只有福贵自己还活着,陪伴他的还有那个老黄牛。往后一个人的生活也许仍然会有苦难,但在福贵心里,他最难熬的时期已经过来了,岁月、命运还能拿他怎么样?死亡之所以会产生悲剧,就是因为死亡把美好的东西彻底毁灭给人看。真正让福贵感到痛苦的,是死亡无情的剥夺了家人鲜活的生命却遗忘了他。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