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后期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为例(2)
时间:2024-01-21 11:0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小说中的第三章节主要叙述了父亲和祖父两人之间的“战争”。孙有元作为家中最年长的祖辈,他在丧失了劳动力后,被自己的儿子视为养了一条蛆虫。为了能够在家里生存下去,祖父对于父亲的谩骂和孙子们的训责,只能唯唯诺诺,极其卑微。所以平常祖父总是想办法使自己消失,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偷偷”地出现,吃着儿子给的一丁点残羹冷炙,这些细节描写赤裸裸的展现了亲人之间敌对的关系[6](p291)。在祖父快要死时,父亲坐在祖父的床前,心想着终于可以摆脱老父亲这个拖油瓶了,用从来没有过的温厚的态度和祖父说话,因为他相信祖父不久之后就会离世,越想心里越愉快。结果等待了几天,祖父迟迟不断气,丧心病狂的他甚至想将处于休克之中的祖父活活地埋葬,他一点都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孝子,尊老爱幼的思想在他身上丝毫体现不出来。经过20多天不耐烦的等待后祖父终于死了,孙广才没有任何悲伤,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连声说:“总算死了,我的娘啊,总算死了。”父亲和哥哥之间的仇恨以及父亲对祖父的刻薄,试想人世间最大的苦难莫过于冰冷的亲情。 (二)荒谬的语调冷漠叙述苦难 所谓叙述的冷漠语调,就是作者只把自己当做事情的叙述者,他不会怜悯故事中的人物。在这里,作者用局外人的冷静目光感受现实世界的残忍,故意与人物拉开叙述的距离。在《在细雨中呼喊》文本中,主要以弟弟和苏宇的死作为分析。 九岁的弟弟孙光明救人淹死之后,本是值得落泪的事,但父亲没有表现丧子之痛,而是天天等待干部出现来嘉奖他们。小说写到每天父亲和哥哥坐在广播底下听广播,幻想着等待着播送表彰他们家庭的报道,甚至异想天开借此脱贫致富,成为英雄父亲,但是始终没有听到。这些描写都非常微妙,甚至是轻描淡写的,但却穿透了人生,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人物的那种可怜和可耻。 冷漠叙述最明显的情节就是苏宇的暴病而亡。文中写到“苏宇的身体终于进入了不可阻挡的下沉,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开始旋转。在经历了冗长的窒息以后,突然获得了消失般的宁静,仿佛一般微风极其舒畅地吹散了他的身体,他感到自己化作了无数水滴,清脆悦耳地消失在空气之中”,这段简单的文字足够让人窒息,也带有一定的有荒谬性。荒谬性主要是因为苏宇的父母都是医生,然而他们并没有发现儿子的异常,嘴上还表达对儿子的不满。即使是弟弟苏杭看到哥哥暗淡的目光,明明感觉出哥哥向他伸出了求救之手,仍然对他不理睬,慢吞吞的吃着他的早饭。苏宇向弟弟发出内心的呼喊,回答他的却是关门的声音,最后苏宇在家人的残忍与冷漠下猝死。 (三)回忆式叙述孤独感论文网 这部小说表达了主人公孙光林的孤独感,那是游离于家庭与友爱之外的孤独,因为一直被忽略,所以更加强烈地渴望被接纳,寻找家的温暖和集体的慰藉。《在细雨中呼喊》中主人公孙光林他经历了很多的苦难,无爱的家庭,孤独的成长经历,无不散发着苦难的气息。孙光林既是苦难的受害者:他是一个生存在绝境之中的,排斥在家庭之外的儿童;又是苦难的见证者:他在孤独和坎坷的绝境中成长[7](p86)。 有一次他被父亲绑在树上殴打时,而他的两个兄弟没有向父亲求情,反反而站在旁边静静地等待殴打的场面,没有一点手足之情。更可怕的是村里的孩子围在四周欣赏,好像是看戏一样。在孙光林心里,这次殴打之所以是难忘的,不仅是因为蛮横的父亲,可能是孩子世界里的阴谋、陷害以及冷漠和欣赏的“爱好”。这次殴打过后,孙光林慢慢地就学会了记仇,他在自己的作业本上默默地圈出了殴打的记号,给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孙光林没有得到正常孩子应该有的亲情,然后他就坚持不懈的寻找友情,他一直渴望出现一个好朋友带给他的温暖,弥补他孤独的心灵。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