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坛方言的特点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江苏金坛方言的特点研究(2)

2、金坛历史对方言的影响

  金坛方言中“吴语和江淮官话并存”现象的形成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特殊的原因,地理因素只占其中一部分。毕竟与金坛这种地理因素相似的其他地方也有,而且历史由来已久,就比如与金坛临近的镇江丹阳。丹阳也处于吴语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地带,境内也存在吴语区和江淮官话区,但并没有形成特殊的“双语现象”。我认为金坛现行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太平军屠城后的人口大迁移。

金坛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城,而金坛方言在清朝大部分时间也归属于吴语,也就是老金坛话。龚自珍的《金坛方言小记》载:“人曰宁。人无老少男女皆殿以老。如此曰葛。如之何曰那宁处,亦曰那宁达。不曰弗。问词曰爹。问何所作曰作爹特。问何等物也曰爹东西。特者指事词,又已然之词。曾祖曰曾公。祖曰耶耶。祖母曰埋埋。”龚自珍所记金坛方言与老金坛话基本一致。

  咸丰十年(1860年)的一场巨变使金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太平天国二破金坛城。早在咸丰六年太平天国就攻破过金坛城,但似乎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真正使金坛从人到方言都发生巨大的变化的还是太平天国第二次攻破金坛城。城破后,太平军在金坛城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屠城,一时城民死者十八九。民国《金坛县志》记载,战后“乡之遗民不及三万,城不及三千”。昔日的富庶江南之地,如今十里无一户,百里无炊烟。清朝政府在同治五年(1866)下令各省招垦荒田,各州县先后设立“劝农局”、“招垦局”、“开垦局”等机构,负责各项垦荒事宜[1](p97)。金坛县用地广人稀、大量土地荒废的理由,前去苏北招安各地区良民,前来开荒,之后其他省市良民也陆续前来开荒。大量苏北移民进入,而江淮官话也被大量带入金坛,并一举成为金坛的主流交际用语。

20世纪80年代,金坛设县并划归常州管辖,常州属于典型的太湖片吴语区,而这项政策使金坛境内的吴语又得以复兴,从而真正形成吴语与江淮官话并存,并出现“双语现象”的独特局面。无论是吴语还是江淮官话,在长期并存的环境影响下,除了各自保留了一些特征,又互相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

二、金坛吴语的特征

(一)金坛吴语语音特征

江苏吴语一般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以苏州为代表,西片以常州为代表,金坛属于西片吴语区。但东西片吴语区的主要声韵调特征并没有太大差别,金坛吴语与典型的江苏吴语也只是在细微之处有差别。 金坛吴语有28个声母,41个韵母,8个声调。而苏州吴语有27个声母,46个韵母;常州吴语有28个声母,42个韵母。源C于H优J尔W论R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金坛吴语声母表28个(国际音标标注)

声母 例字 声母 例字 声母 例字

p 包布奔笔 p’ 袍批喷劈 b 抱皮盆白

t 到打单滴 t’ 讨炭汤铁 d 稻坛藤敌

m 毛闻麻灭 f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