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2)
时间:2024-03-03 11:1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大部分国外研究把水资源的问题归纳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中,研究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城市用水的承受力和地区流域水资源的承受力这两个层面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主成分分析法、物元整体评价、熵模型、人工型网络、地区流域水的供求平衡、整体评价指标法等很多方法都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研究的结果成就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容,同时也加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生态足迹法是人口生存的需要层面算出人类对环境的需求,从供求方面来算出环境生态平衡的承受能力,两者做个比较后,才发现不同尺度单元的生态环境平衡可一直发展的境况。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被一直使用,作用就是保护人类未来的生活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系统。利用生态足迹法来研究水资源承受能力是为了补足其他的方法在不能计算水资源生态平衡功能的缺陷。为整个生态的平衡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特别是对旱涝的地区,水的利用价值实现了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旱涝地区也是迅速发展经济的保障。此举已经达到江苏省5个2级水资源的账户用于研究流域生态平衡。通过此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具体的了解江苏省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从而为该省水资源利用开发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1]。 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江苏地理位置独特,风景优美,位置在我国大陆东部沿海的中心,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占地面积达1028万公顷。拥有着四大水系:长江、淮河、太湖、沂沭泗。更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部海岸线长度约为九百五十四公里。更有很多的名胜古迹,江苏省境内在我国有着很大名气的太湖和洪泽湖,值得游玩观赏。 江苏在地势上跨越南北,平坦辽阔,湖泊众多,与大海相接,景色优美。除了北部地区、西南边界为丘陵山地以外,从北向南有四大平原:黄淮,江淮,滨海以及长江三角洲,波澜壮阔。全省面积大约有68。7%左右为平原地区,地面高程一般都在6至9米。甚至连地势位于最高的微山湖湖西地区都在36米上下,地势极低的太湖及里下河水网地区,最低也低至在1米上下。山势低洼,分布不一,零零散散,高程通常在两百米以下,丘陵占地面积14。2%左右。江苏一直一来都有着“水米之乡”著称的原因就是河湖水域占地面积大约有16。8%。 江苏属暖温带过渡地域,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特点。全省一年的日光照数据显示为1817至2475h,全年的平均气温一般在13。4至16。1℃,全年的降雨量大约在800至1340mm左右,降雨通常集中在6月份至9月份的汛洪期间,全年的平均蒸发量大约900至1000mm。 沂沭泗水系可划分为沂河、沭河、中运河等三大干河水系,南四湖湖西、骆马湖以上中运河两岸、沂北、沂南、废黄河等属于区域性水系。其境内面积大约达261公顷。中运河等重要河道由南四湖、骆马湖、石梁河水库储蓄调整后,再从新沂河、新沭河统一流向海洋。 江苏为了改善水资源的缺乏,流向境内的水丰富,将不断持续的扩大水利基本设施,现在水资源已经具有最大的优势。大力度的保证了江苏省的社会经济繁荣昌盛。长时间以来江苏省水资源的平均重量大约是333亿立方米,流向境内的水量高达9500亿立方米,已经超出29倍之多。可见其丰富的利用水资源掌握生态平衡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的过境水资源已经为江苏省开发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有利条件。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温暖带的过渡地域,造成季风的特性显著以及南北的气候温差较大。这几年的降雨量变化不同,有多容易发生洪涝,甚至频繁发生突然性的,灾难性的洪涝。甚至是旱涝急速转向缺水的现象。每年的6到7月的梅雨时节更容易发生流域性的洪水泛滥。8到9月份是台风暴雨造成灾难性洪涝的直接原因,小范围的雷暴雨造成小型灾害,甚至威胁沿海、沿江地区。众多支流纵横南北,错综复杂其中长江和淮河流域汇集面积达到两百万平方公里左右,交叉的流域行洪水道把江苏省划分成了很多的区域,平坦地域通常位于洪水涨潮的水位以下,特别的地势和气候温差等特点直接导致灾难性洪涝频繁发生,所以我们面临的第一大任务就是防洪救灾;水流域中上游来的水就集中在洪汛期间,不仅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并且造成调节储蓄的能力弱,大批都会流向江河湖海,从而成为废掉的水资源没有利用价值。造成淮北、沿海、丘陵高地阶段性水资源异常的缺乏。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