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水资源承载力探究(2)
时间:2024-03-03 16:4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本文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例,运用 SPSS 定量分析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因子,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的情况进行解释,以期为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论文网 淮河流域水系发达,水网纵横交错,横跨我国中部和东部5个省份,40个地级市,181个市县,面积约占27万km2 ,其中耕地约为1。9亿亩,总人口数达1。72亿人,人口密度位于全国首位。河南省桐柏山为淮河发源地,自西向东流经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流域全长约为1000km。以淮安市、蚌埠市、信阳市三个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十几个县市的发展,从而形成“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使淮河流域成为我国中东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淮河流域存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人均的二十分之一,低于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水资源匮乏已严重阻碍了流域的发展。国家有关规划实施后,淮河即将成为货运量超过珠江、仅次于长江的第三条黄金水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和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十年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图1)。 图1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图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近年来,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背景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等,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势不同,但是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局限,且较难以控制模型的精度。而主成分分析法与上述提到的常见的研究方法原理不同,它的本质是对高维变量系统进行最佳的简化和综合,同时能够较客观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可尽可能得避免人为的主观任意性。 2。1 研究数据 本研究对2015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内21市(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2016),《江苏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资源公报》、《湖北省水资源公报》(2015)江苏、安徽、河南省统计局及各市统计局统计公报等,主要通过运用SPSS19。0来进行数据处理来进行相关的评价分析。 2。2研究方法 主成分分析是原始的多个不同的变量划分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这几个综合指标不仅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较多变量指标所反映的信息,而且他们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降维的处理方法,基本方法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通过选取少数几个潜在的彼此独立的主成分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所构成的线性组合可以反映出原来的多个实测指标的重要信息。 主成分分析法就是把所给定的一组相关的变量通过线性变换的方式转换为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方差,称之为第一主成分,第二变量的方差次之,并且和第一变量之间不相关,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最后一个主成分的方差最小,且与此前的主成分之间都不相关。 研究步骤为:①为了排除量纲的影响,要对原始数据先进行标准化处理;②计算列出标准化后的样本相关矩阵R,并且求出R的特征值 ;③计算出累计贡献率,一般按累计贡献率≥85%的原则确定主成分的数量;④计算列出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和表达式;⑤以各主成分的信息贡献率为权数,对某一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