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2000年洪泽湖水域的时空演变规律(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1984—2000年洪泽湖水域的时空演变规律(2)

1。1湖泊重要性

淡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湖泊作为其汇聚的地貌集合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整气候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1]。随着气候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湖泊流域过度开发,导致洪泽湖水体污染加剧、水质变差、蓄水量减少、面积缩小、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2]。因此对其面积的变化研究成为合理利用洪泽湖水资源,修复其受损生态环境方向的重点[3]。

1。2遥感提取湖泊水域的相关进展

以前湖泊面积的变化研究主要依靠实地测绘来收集数据,但此方法存在耗时长、工作量大、统计值不准确等诸多弊端[4]。而具有宏观性、动态性与实时性等优点的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5]则成为水域面积统计、土壤资源分析、城市规划制定等研究的重要手段[5]。如张飞[6]等利用NDWI和MNDWI完成对新疆艾比湖湖面动态变化研究;吉红霞[7]等利用ALOS遥感影像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提取离散型湖泊水体的优劣性;肖艳芳[8]使用不同的水体指数法研究应用B1、B7提取城区水体的优势;吴小君[9]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水体信息提取,确定MNDWI为提取杞麓湖面积的最佳方法;范亚民[10]等通过实地采样和水体指数提取常规方法分析了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水域动态变化。

1。3洪泽湖概况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以西,淮河中下游结合部(118º10′—118º52′E ,33º06′—33º40′N),地跨淮安和宿迁两行政城市,水域总体面积约310万亩,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之一[2],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水库[11]。洪泽湖形成初期是经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水体,并经历了长达700年的黄河夺淮,后经人为因素影响(修筑高家堰)完全形成。此形成过程中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且决定性因素是人为因素[12]。鉴于洪泽湖水域面积的变化受此类因子的影响,故这些因子间接成为了研究洪泽湖水域时空演变规律的重要依据。洪泽湖是苏北地区重要产业链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有着强有力的经济调控作用。但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围湖造田、围网打渔、城镇污水问题导致洪泽湖水体富集化严重[13],使得湖泊自净能力下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反而制约了洪泽湖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1984年—2000年洪泽湖的水域面积变化研究,分析洪泽湖水域演变规律以及驱动因子,为洪泽湖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2 数据资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论文网

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共同研发管理的美国陆地系列卫星(Landsat),主要用于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又称作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陆地卫星以调查海洋资源、地下矿藏和地下水资源为主要任务,通过相关技术辅助管理和监视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利资源的合理使用,预报农产品的产量,研究自然植物的生长和相关的地貌地况,分析相关的自然灾害与水体污染,为绘制各种专题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拍摄各种地物的影像等[14]。Landsat系列卫星一共有8个,其中1到5号美国陆地卫星已经相继失效,6号卫星发射失败。

本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美国第五号陆地卫星TM传感器的图像数据,数据特征见表1。 

表1 Landsat卫星波段参数表 [15]

波段号   波段         频谱范围(μm)                主要作用               分辨率(m)

  B1     Blue          0。45—0。52          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和植被       30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