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厌氧真菌和甲烷菌共培养体系研究三硝酸丙酸酯对厌氧真菌代谢的影响(3)
时间:2018-08-01 14:2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2.1 NG对总产气量、氢气和甲烷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NG添加剂量的增加,共培养体系中总产气量逐步降低(P<0.05)。同样,纯培养体系中随NG添加量的增加,总产气量逐步降低(P<0.05)。NG(6.6、13.2和19.8 μmol/L)的总产气量分别比NG(0.0 μmol/L)组降低24.31%、31.05%和44.65%。除NG(6.6 μmol/L)外其他各组的总产量与NG(0.0 μmol/L)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 由表2可知,在共培养体系中,与NG(0.0 μmol/L)组相比,除NG(19.8 μmol/L)外其他各NG组的氢气产量差异显著(P<0.05);在纯培养体系中,除NG(6.6 μmol/L)外,其他各NG组的氢气产量差异显著(P<0.05)。 由表2可知,在共培养体系中,与NG(0.0 μmol/L)组相比,其他各组均完全抑制甲烷的产生(P<0.05);在纯培养体系中,所有的处理组均无甲烷的产生。 2.2 NG对代谢产物的影响 2.2.1 pH值变化 由表3可知,在厌氧真菌和甲烷菌共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剂量的升高,除NG(13.2 μmol/L)外pH值升高,在纯培养中随着NG的添加量的不断升高,pH值也不断升高。除NG(6.6 μmol/L)外,其他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2 甲酸、乳酸、乙醇浓度变化 由表4可知,在共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甲酸的浓度逐步降低,但只有NG(19.8 μmol/L)组的甲酸含量与NG(0.0 μmol/L)组差异显著(P<0.05);在纯培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甲酸的浓度逐步降低。其他各NG处理组均与NG(0.0 μmol/L)差异显著(P<0.05)。 由表4可知,在共培养体系和纯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乳酸的浓度均逐步降低,除NG(6.6 μmol/L)外,两个体系其他组的乳酸浓度与NG(0.0 μmol/L)组差异均显著(P<0.05)。 由表4可知,在共培养体系和纯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乙醇的浓度均逐步降低,除NG(6.6 μmol/L)外,两个体系的其他组的乙醇浓度与 NG(0.0 μmol/L)组差异均显著(P<0.05)。 2.2.3 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变化 由表3可知,在共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剂量的升高,NG各处理组与NG(0.0 μmol/L)相比TVFA和乙酸的浓度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显著(P<0.05);在纯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剂量的升高,NG各处理组与NG(0.0 μmol/L)相比TVFA和乙酸的浓度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显著(P<0.05)。 2.2.4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由表4可知,在共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古菌的浓度逐步降低,除NG(19.8 μmol/L)外,其他处理组的古菌浓度与NG(0.0 μ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纯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古菌的浓度逐步降低,但是各处理组的古菌浓度与NG(0.0 μ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4可知,在共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真菌的浓度逐步降低,除NG(6.6 μmol/L)外,其他处理组的真菌浓度与NG(0.0 μmol/L)组差显著(P<0.05);在纯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真菌的浓度逐步降低,但是各处理组的真菌浓度与NG(0.0 μ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4可知,在共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木聚糖酶的活性逐渐降低,除NG(19.8 μmol/L)外,其他处理组的木聚糖酶活与NG(0.0 μ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样的,在纯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木聚糖酶活逐步降低,但是除NG(19.8 μmol/L)外,各处理组的木聚糖酶活与NG(0.0 μ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4可知,在共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羧甲基纤文素酶活逐渐降低,除NG(19.8 μmol/L)外,其他处理组的羧甲基纤文素酶活与NG(0.0 μ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样在纯培养体系中,随着NG添加量的提高,羧甲基纤文素酶活逐步降低,但是除NG(19.8 μmol/L)外,各处理组的羧甲基纤文素酶活与NG(0.0 μmol/L)组差异不显著(P>0.05)。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