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跳科一新属两新种记述(2)
时间:2018-08-02 19:5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至今为止,已记录澳洲的爪䖴科有6个属和15个种。(https://biopersity.org.au): Metacoelura Salmon (2), Paronellides Schött (6), Salina MacGillivray (3), Pseudoparonella (2), Plumachaetas Salmon (1), and Lepidonella Yosii (1). 本研究中,我们将描述一个新属和Paronellides属中的一个新种,它们都收集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高山中。在发现了这两个新种类之后,这片大陆上的爪䖴科的物种数量增加到了17,而属的数量增加到了7。 1 材料与方法: 1. 1 采集方法 跳虫的采集方法主要有漏斗烘烤法和吸虫器法两种,有时根据跳虫生境或具体需要也可使用陷阱或敲打等方法。跳虫通常保存于75%的酒精中,酒精浓度可以略高以防止挥发。若需进行分子实验如提取DNA,应将跳虫直接置于无水酒精中。 1.2 材料准备与处理 标本样品,盖玻片,Nesbitt’s溶液,霍氏液。 将标本放置于载玻片,使用内氏液将标本褪色处理并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载玻片上滴上适量封固剂霍氏液,将虫体放入并微调姿势,然后用盖玻片将标本封住。制成的玻片标本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晾干(1−2周)或烘干(1−2天),接下来使用显微镜(Nikon 80i, SMZ-1000和Hitachi SN3400扫描显微镜SEM)观察标本。观察到的图像照片,使用Photoshop CS2/PC(Adobe Inc)处理,背部体躯毛序描述使用[2]Szeptycki(1979)系统;两眼内侧毛序使用Mari-Mutt(1986)系统[9];下唇须使用Fjellberg(1999)系统[10];下唇毛序使用Gisin(1967)系统[11]。大毛的数量描述,是分成每片背板的一半进行的。文中还描述了其它毛序特征(大毛、部分小毛和陷毛等)。 所有收集的标本样品均存放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洲的南澳博物馆(SAMA)和中国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昆虫学系。 1. 3 相关缩写 Th. Ⅰ−Ⅲ—胸部第Ⅰ−Ⅲ节;Abd. Ⅰ−Ⅳ—腹部第Ⅰ−Ⅳ节;Ant. Ⅰ−Ⅳ—触角第Ⅰ−Ⅳ节;mac—大毛;mic—小毛;ms—小感觉毛;sens—背部感觉毛。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种的具体描述 Paronellides praefectus sp. nov. (图1A,2-5) 模式标本: 正模:雌虫封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特怀纳姆山雪山山脉,海拔1799 m,经纬度:南纬36°23'36",东经148°18'53"。采集人:南澳大利亚博物馆Rachel Slatyer,采集时间2014年1月。 副模:七只雌虫封片,优尔只在酒精中,其他采集信息与正模相同。两只副模存放于南京农业大学,其他标本存放于南澳大利亚博物馆。 描述: 躯体长度1.6mm。体色苍白浸泡于酒精中。每节触角末端有色素沉淀。眼区斑块较暗,从触角基部延伸出蓝色横条纹(图1A)。 触角为头长的2.1−2.5倍,触角各节比例I:II:III:IV=1:1.7−2.4:1.4−2.0:2.1−2.6。触角基节具有光滑且挺直的小刚毛;触角第一节背面有3根(图2A),腹面有6−9根;触角第二节基部内侧、外侧和腹面各有一根。触角第二节背面末端有两根杆状感觉毛(图3A)。触角第三节内部有两根杆状感觉毛,外部有三根护卫毛(图3B)。触角第四节末端未膨大。 小眼为8+8,G和H较小。上唇前缘处有四个乳突。上唇内陷呈U型,唇前和上唇毛序分别为4/5, 5, 4;上唇刚毛纤毛化(图3C)。额区刚毛纤毛化,但数量并不确定。头部背面的毛序为:5根近触角大毛,4根中央大毛,12−13根侧缝间大毛;Gr.Ⅱ区具有3−5根大毛。存在大毛S0;大毛S0’出现在了一个标本中。小眼间具五根刚毛pqrst (图3D)。大颚有4/5(左/右)个大齿。小颚外叶的亚端毛比顶部毛略粗;小颚外叶的底盘具有3根护卫毛(图3E)。口下板刚毛H0,H1和H2大小类似。下唇须突起A−E分别具有0, 5, 0, 4, 3根护卫毛;下唇须的指状小侧突,其顶端不超过下唇的乳突(图3F)。下唇刚毛毛序为M1REL1L2,均是纤毛化的,R/M1的长度比值为0.44−0.58;刚毛M2仅存在于一只标本的一侧。沿头沟下唇后区,有12−14根纤毛化刚毛(图3G)。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