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模式研究(5)
时间:2017-01-10 15:5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①早晚、日夜、晨昏、旦夕、 昼夜、古今、古昔; ②教学、产销、问答、攻占、裁剪、查访 ③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唐宋、明清 ①组表时间的语素,时间早的在前,时间晚的在后,②组表动作的语素,动作发生在前的语素置前,动作发生在后的语素置后,③组表朝代的语素,也是按朝代出现的先后对语素进行排列的。 (2)空间方位顺序 这种方位顺序不仅体现在描述空间事物时的顺序,也体现在其他有方位属性的词语上。这种语素的排列顺序和西方国家的不太一样,有着特定的汉民族思文特色。如: ①南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 ②左右、上下、天地、手足、衣裳。 ①组的词语是表方向的词语,汉民族一般是用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的顺序来表方向,而西方一般用左右来表示方向,这除了跟东西方的思文有关外,其实渗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国古代讲究“坐北朝南”,以北为参照点,就形成了类似于①组的语素顺序。②组也是表方位的或含有方位的词,体现了汉民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思文习惯,这也体现了古代的习惯,以君为上,君即天子,还有就是以左为上的思文习惯。如“手足”、“拳脚”就体现了从上到下的思文,先说手,后说脚。 (3)范围大小顺序 范围大小主要体现在并列名词性复合词方面,即当两个语素有范围大小差别是,一般把范围较大的语素排列在前,范围较小的事物排列在后。如虫豸、岛屿、面目、篇章、国家、省市、语文、狐狸、尺寸、分秒、星斗、火焰、斤两、杀戮。 这一类两个语素一般是同类的,或者有上下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两个语素之间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或者总属与类属之间的关系,两个语素组合后一般构成的是名词性的并列式复合词。 (4)主次顺序 如果并列式复合名词的两个语素有 “主次” 之分的话,一般 “主”排在前,“次”排在后面。这是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在中国尤其变现得明显。如都市、集市、城镇、纲目、骨肉、皮毛、主仆、本末、朝野、公私、忠孝等。 都市:中国古代“城”与“市”原是两个不同的地域,含义不同。“城”是指都邑四周作防御的墙垣。都与城相连称都城。“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都和市聚于一体称都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皮毛:皮和毛的总称。后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最能说明该观点。 本末:本指树木的下部与上部。后表示主次、先后。成语“舍本逐末”从反面验证了这一观点。 忠孝: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特别是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往往选择忠于君国,这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为大。 (5)程度高低顺序 这一类的并列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一般是形容词,有着程度的高低,具体来说有数量上多少、颜色的深浅、粗细、浓淡等等,只要牵涉到程度的,两个语素的排列一般遵循这有程度高向程度低的顺序排列。如多少、多寡、长短、粗细、深浅、浓淡、高低、高下、大小等。 这些并列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之间也存在一种对立关系,构成一个概念,但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对的,前后语素处于程度的两端,两语素之间还有无数个中间的的状态。这两个语素一般构成的也是名词性并列式复合词。其实这个规律的例外也很多,如“轻重”,“冷暖”、“缓急”等。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