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恶唑禾草灵的水生毒性研究(3)
时间:2019-08-18 14:4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植物外部形态差异和内部结构特点,是形成除草剂的形成选择的依据。自然界中由于植物外部形态的差异,对除草剂的承受和吸收能力也有差异;由于内部组织结构差异,对除草剂反应也有差异。正是利用这些特点,形成了形态选择。. 茎叶处理除草剂的选择性与植物叶片特征、生长点位置有关。禾本科植物,如水稻、马唐、狗尾草、玉米、小麦等,叶片狭窄、直立,叶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洒落在叶表面的除草剂易于滚落,不利于除草剂的渗入和吸收。而阔叶植物,如花生、大豆、棉花、王不留行、荠菜、野油菜、播娘篙等,叶片横展,着生角度大,叶面角质层蜡质层较少,叶片可以接纳和拦截较多的除草剂,因而对除草剂易于渗透和吸收。阔叶植物的生长点在嫩枝的顶端,并裸露在外边,易于受到药剂的直接毒害。禾本科植物生长点位于植株的基部,并被几层叶片包围,不会遭受药剂的药害。. 植物输导组织结构的差异,可引起不同植物对一些激素型除草剂的不同反应。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位于茎和根内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细胞带,对激素型除草剂敏感。如当激素型除草剂经文管束系统到达形成层时,能刺激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形成瘤状突起,破坏和堵塞韧皮部,阻止养分的运输而使植物死亡。禾本科植物的文管束,呈星散状排列,无明显的形成层,因此对激素型除草剂不是很敏感。. 不同的植物,对同一种除草剂生理生化反应不一样。因此,不同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有很大差异,除草剂在农作物体内和杂草内部能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解毒作用也不一样,不同农作物活化作用在体内表现也有差别,这就形成了生理生化选择。. 不同植物对药剂的吸收和传导有很大差异:吸收和传导除草剂量越多的植物,越易被杀死。如2,4-D、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能被双子叶植物很快吸收,并向植株各部位转送,造成中毒死亡,而禾本科植物就很少吸收和传导。对同一种植物来说,生长快、幼小的比生长慢、年老的对除草剂更加敏感,例如使用杀草丹,在幼龄期,稗草比水稻吸收除草剂快,并快速传向全身,而水稻不仅吸收少,还能迅速将杀草丹分解成无毒物,但随着稗草苗龄增长,与水稻的抗药能力基本无差别。 不同的植物加入除草剂后会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生化反应包括活化作用和解毒作用。 除草剂可被某些农作物分解为无毒物而不受伤害,而杂草缺少这种能力则会中毒死亡。如把敌稗喷洒到稗草和水稻叶片上后,因为水稻体内含有一种芳基酰氨水解酶,可以将敌稗水解为无毒的化合物,而稗草则没有这种芳基酰氨水解酶,便中毒死亡;西玛津、莠去津能安全地用于玉米田,是因为在玉米根系中西玛津能发生脱氯反应而解毒;棉花株内有脱甲基的氧化酶,可分解敌草隆,因而棉田使用敌草隆是安全的。 有些植物体内的成分能与除草剂发生轭合反应,形成无活性的轭合物而解毒。如草灭平能安全地用于大豆田,是由于它能与大豆植株体内的葡萄糖形成N-葡萄糖草灭平;绿黄隆能安全地用于小麦田,是由于它能与小麦体内的葡萄糖迅速轭合形成5-糖苷轭合物。 某些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但在有的植物体内它会发生活化反应,.将无毒物转化为有毒物而中毒,没有这种能力的植物就不会中毒。如用于大豆田除草的2,4-D丁酸本身对一般植物是无毒的,而有的杂草体内含有β氧化酶,它能将2,4-D丁酸转化为2,4-D,所以对大豆安全,杂草则易于中毒。防除小麦田野燕麦的新燕灵除草剂,在植物体内可被分解为有毒的脱乙基酸,在野燕麦体内分解率较高,因此受害,而在小麦体内分解率较低,其分解物还可能迅速与糖轭合,则对小麦相对安全。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