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气污染数据统计分析(2)
时间:2019-11-24 21:1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2 文献回顾关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3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如陈士杰[12]利用修正人力资本法计算了杭州市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而於方[13]、桑燕鸿[17]、侯青[18]等人则研究了特定大气污染因子对健康造成的损失。於方[13]还提出根据所选择的健康结局将大气污染因子和经济损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气污染造成的全因过早死亡人数和健康经济损失,另一部分是特定疾病的新发病例以及其经济损失,并对不同的经济损失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彭希哲、田文华[23]则采用意愿评价方法,从理论以及实践两方面出发,对上海市大气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损失进行研究,同时运用意愿支付调查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病种、健康状况和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等进行分析。 第二方面是大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阈值。如杨敏娟,潘小川[19]在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对北京市空气污染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的研究中发现,10 PM滞后 1日才会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产生效应,并且呈现线性影响,没有阈值。 第三方面是大气污染物与大气污染导致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效应评估可以分为慢性健康效应、急性健康效应、中毒和致癌效应。因为慢性健康效应需要较长时间的跟踪观察,所以健康评估主要集中于急性健康效应。如阚海东,陈秉衡[15]采用病例交叉法估计了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效应,发现上海市污染物浓度对居民的健康有显著急性影响。而常桂秋[20]等运用滤波法和移动平均法分别控制季节因素和流感因素,然后采用泊松回归法,发现其他污染物与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对人体健康有协同作用。另外,张燕萍[24]、徐瑞芳[21]等也都分别研究了大气污染物对特定疾病的死亡率及发病率的急性影响。而除了对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效应研究外,研究人员也很重视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可能的长期潜在影响。如黄文珊,胡衡生[14]等的研究则显示肺癌的发病率不仅和总悬浮颗粒有关还和降尘量有关,并且与降尘量呈正相关。 1.3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上海地区三种大气污染物:2 SO、2 NO、10 PM以及两种气象因素:温度、湿度对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存在何种影响。由于湿度和温度等气象因素会对大气污染物的沉积产生影响,因此在模型中引入湿度和温度这两种气象因素,可以提高模型的解释效果。 研读文献后可以发现,目前研究大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之间关系的文献大多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这种模型可以不用在建模之前就对模型的函数形式进行假设,而是从数据本身出发来估计合适的函数形式,在没有有力理论支撑的函数形式时,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本文也采用非参数的广义可加模型,将解释变量作为非参数引入到模型之中。 综合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建模思想,可以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观测期内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2 SO、2 NO、10 PM分指数、温度、湿度进行总体描述,然后根据研究目的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比较后选取最优的模型,最后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