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差异教学(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数学课堂差异教学(2)

9

(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9

五、新课程下的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9

(一)中学数学概念的学习 9

1、数学概念学习形式 9

2、概念课习题配备 10

(二)中学数学命题的教学 11

(三)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 11

1、数学问题的类型 11

2、问题解决的差异教学策略 12

六、小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3

附件: 14

一、引言

时代的快速变革带动着教育的改革,随着人们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加深,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越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差异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乃至研究者的关注,引领我们走向新的教育模式。那么,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驾驭,我国又将如何面临这新的教育模式。

二、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现实背景

数学课堂差异教学随着差异教学的问世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方式、逻辑认识方面区别越来越明显,导致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的“一刀切”模式漏洞百出。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只有了解现今学生存在何种数学素养差异,了解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

(一)学生差异的必然存在     

针对中学学生。第一、他们在数学“基本功”存在差异。进入中学,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导致一些学生进入中学,在学习列方程、求函数时遇到一些问题。另外,一些学生可能接受课外辅导,掌握的数学知识相比较同龄学生会相对较多。第二,学生在学习喜好方面存在不同。根据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学生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喜好。学生对数学学习如果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产生浓厚兴趣,那么学生的数学素养就高;如果数学不能激发学生数学的求知欲,不能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让学生讨厌数学,那么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就会变得困难。第三,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差异。“态度决定一切”。主动学习型的学生,对待数学学习严谨认真,自己会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制定数学学习目标;被动学习型的学生,对待数学无动于衷,甚至需要他人督促,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课堂不公平教学的隐性存在

    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可见教育公平理念在中国早已得以传承论文网。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因素在对待学生,回答学生问题,授予学生知识上出现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教师课堂提问设置、学生评价、学生座位编排、学生环境差异。

1、 课堂提问

教师一般会忽视课堂提问中的不公平现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编排,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授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运用课堂提问容易被学生的文化程度影响。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更乐于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提问。另外,教师在问题设计时,针对全班设置同等难度、同类型的题目,这对数学基础掌握差的学生存在不公平,因为这些学生对于稍难题目的解答本身并不擅长。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