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对荒漠沙蜥体温调节及免疫的影响(2)
时间:2020-04-15 20:5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皮肤的辐射特性变化。蜥蜴体色深浅变化可能与其体温调节有关。当其体温低于选择体温水平,它们的色素就会变深,以增加吸收太阳辐射热,促使暴晒部分皮肤与组织的温度升高,加速皮下血流。这样被吸收的热量即随着血流送到深体部。当体温高于选择体温水平时,它们的皮肤颜色变浅,以此减少吸收太阳辐射能 (钱亚群, 牛翠娟, 2006)。在野外也观察到,荒漠蜥蜴的体色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发生改变的现象。 (2)对流和蒸发的变化。有实验研究表明,荒漠蜥蜴在野外活动中,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它们将头部抬高,通过空气流动散失体热,反之则头朝太阳,贴近地面以吸收太阳的热量 (刘遒发和李仁德, 1999)。在实验室内,有科学家研究了温度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发现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水分蒸发量增加。由此表明,体表水分的蒸发,是散失体热,降低体温的一种调节方式。 (3)心血管系统调温。一些学者通过对蜥蜴加温和降温的方法,观察蜥蜴的心血管活动。发现加温时,心率加快,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外热很快传入,体温上升快。冷却时心率变慢,血管收缩,血流变慢,就阻碍了体热向外传导的速度,所以体温下降的速度就相对的较慢。这一生理机制,对蜥蜴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自然条件下升温较,即意着可较快地达到所需体温水平,有利于蜥蜴进行活动;而下降速度较慢,又意着可延缓体温降低到活动所需水平以下,即能延长活动的时间 (钱亚群和牛翠娟, 2006)。 荒漠地区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日照强烈,降水十分稀少,极度干旱,气温变化剧烈,温差极大 (夏季常达40℃以上,冬季则达-20℃以下,而且昼夜温差很大,有时达30℃左右),冬春多有风沙暴 (李毅, 2008)。在非冬眠季节,蜥蜴可通过行为性体温调节,选择自身最适温度的环境,将体温保持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以适于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这种适于蜥蜴活动体温的平均值,一般称为最适温度 (prefered temperature)。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几种蜥蜴,其选择的环境温度相差好几度。如密点麻蜥 (Eremias multiocellata)和同域分布的荒漠沙蜥 (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他们的选择体温范围分别是27~37℃和25~39℃之间 (刘遒发和李仁德, 1999)。 荒漠动物中啮齿类和爬行类丰富么,两栖类极少。能够在荒漠这种严酷生境中生存的生物必然有着其独特的适应策略。荒漠沙蜥是较有代表性的荒漠爬行动物,对荒漠生境具有很强的态适应性。其耐渴能力很强,从食物中获取的水分已足够维持其各项生命活动,不需要再额外寻找外界水源。与水相比,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才是荒漠沙蜥更需要去适应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 (钱亚群和牛翠娟, 2006)。 目前国内外关于蜥蜴的体温调节相关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种群或者不同繁殖状态之间的的体温调节之间的差异。而对饥饿对蜥蜴选择体温研究较少。对于本课题,即饥饿对荒漠沙蜥体温调节和免疫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几乎没有,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实验课题,可以为对荒漠沙蜥的生态适应策略方面的研究做个铺垫。在进行本实验时,需要参考的文献主要为其他物种相关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