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总黄酮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时间:2020-04-16 21:1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蕨类植物是一类起源很早的维管植物,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蕨类植物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及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为此,对天目山地区和云南省进行了野外采样调查,并对蕨类植物样品的黄酮提取、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测定,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蕨类植物总黄酮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不同种蕨类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差异,为蕨类植物的天然黄酮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47789 Pteridophyte is one kind of tracheophytes which originated very early. As one kind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lavonoids have extensiv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Flavonoids extraction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were carried out for pteridophytes samples from Tianmu mountain region and Yunnan Province, respectivel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Excel and SPSS software. Bo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avonoids contents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flavonoids antioxidant activity among various pteridophyte speci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pteridophyte flavonoids. 毕业论文关键词:蕨类植物;总黄酮含量;差异性;抗氧化能力;环境因子 Keyword: Pteridophytes;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Difference; Antioxidant activ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目 录 1引言 4 2实验过程 4 2.1研究地区概况 4 2.2采样路线 5 2.3材料处理 5 2.4仪器药品 5 2.5实验方法 5 2.5.1 苔藓样品黄酮的提取(超声波提取法) 5 2.5.2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备 5 2.6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6 3实验结果及分析 6 3.1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6 3.2苔藓总黄酮含量与生境及海拔的关系 11 3.3苔藓样品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12 4总结和讨论 13 1引言 蕨类植物是起源于泥盆纪的一类低地生长的木生维管植物,别名羊齿植物。蕨类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全世界范围内约有12000种,中国约有2600余种[1]。由 Smith et al. 于2006年提出的基于现代基因系统学研究,加上形态学的资料所规划出来的新分类法将蕨类植物分为松叶蕨纲(Psilotopsida)、木贼纲(Equisetopsida)、合囊蕨纲(Marattiopsida)和真蕨纲(Polypodiopsida)四个纲目,大多数在研究史上一直被视为蕨类的植物都属于真蕨纲。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由双套的孢子体和单套的配子体两者循环完成生殖,生命力旺盛,具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也被用作环境指示植物。蕨类植物中因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酚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而具有相应的药用价值,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药用蕨类约有400种[1]。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稳定,检测技术成熟,并且广泛的存在与蕨类植物体内,因而成为蕨类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1]。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单黄酮、双黄酮、三黄酮类化合物等[9],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松弛血管痉挛、抗心肌缺血、降血脂、抗肿瘤、抑菌、保肝、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防衰老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2,7,10]。从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绿色天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酶解法和浸提法这五种[6]。总黄酮含量、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抗氧化能力与植物体生长环境有关,因此我们采集了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省的蕨类植物,将从不同生境中不同种类的蕨类植物提取的总黄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含量、自由基清除率和抗氧化性与纬度、海拔、光照和生境这四种环境因子的关系。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