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技巧(2)
时间:2020-04-18 10:0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2.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2.1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尤为重要,早在两千年多年以前,孔子就指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而现代心理学也表明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1]。学生拥有了问题意识,就会自然会对问题形成一种感觉,对于解决该类问题有关的信息就会优先从脑海中回忆起来,而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就会自动屏蔽。如此,解决问题自然更加容易。 学生正确表征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表征,可以说它已解决了一半[2]。第一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具体的内容为:怎样去识别有效的信息、怎样去理解信息的含义、整体的表征、问题的归纳分类。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3]。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这个过程,问题意识才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经过长久的累积之后,才会形成一定的经验。其次是要交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3]。学生依靠自己盲目的去思考,可能会走许多弯路,花费大量的时间发现的问题,可能还是无关紧要的问题,不具备探究的价值,这实在得不偿失。而教师如果交给他们方法,或者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地提高。 2.2.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必须要达到一定水准。问题的解决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的,问题解决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由浅入深,从简单的知识到复杂的知识,所以知识储备很重要,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予以应用[4]。 知识的累积是漫长的,想要提高知识储备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此,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大量地灌输知识,这样的效率非常低,而是让学生有效率地理解、掌握并记忆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情况下能够熟练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于不同类别的知识有着清楚地区分。这样就会极大地大提高学生对于知识量的储存。而对于已经传授的知识,时间一长,学生肯定会遗忘一些知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复习和巩固。然而换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对于知识的累积,不仅仅来自于老师的传授,更重要的还有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就要看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学生若是对遇到的问题有经验,有足够解决问题的知识,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5]。 2.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一个问题,要依靠自己动脑去解决,不能只想着依靠他人。目前社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遇到难题就去询问老师,自己不经过丝毫的探索。这样一来,这些学生逐渐对他人产生依赖性,以至于日后面对难题很难独立去解决。故此教师在平常的教育中要贯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他们在遇到问题后不会过分地依赖于他人。否则一旦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与支持,他们将会缺乏自信,原本能够解决的问题,或许也将无法解决。 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后期的培养。在初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形成,往往需要依赖老师或者同学。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增加与丰富,学习方法技能的掌握,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逐渐摆脱成人的直接指导,慢慢地学会安排、管理、调整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的引导和示范,循序渐进地将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慢慢学会学习[6]。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能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学生在经过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和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效果是不一致的。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所要做的应该是适当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不浪费一分钟,没有一时一刻不在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件精细的工作中,再也没有比这种做法更为有害的了[7]。”教师只顾自己的课堂进度而一直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思考空间,这样只会让学生渐渐地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会失去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就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了负面作用。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