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LRRK2突变体中关于小儿多动症和多巴胺系统相关基因的qRT-PCR分析(2)
时间:2020-05-22 21:3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6
2.1收集样本 7 2.2相关试剂 8 2.3实验仪器 9 2.4 cDNA合成 10 2.5引物合成 11 2.6定时定量PCR 12 结论 13 讨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斑马鱼的简述 斑马鱼(zebra fish)原产地在印度、孟加拉国,属于淡水鱼。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体型纤细,成年鱼体长达3-4cm。雄的斑马鱼体型比较修长,长有大鳍,个体颜色偏黄点,臀部的颜色呈棕黄色,条纹比较明显,相反雌性斑马鱼的鱼体确实比较肥大的,其鱼体的颜色比较偏淡一点,偏淡蓝色,雌斑马鱼的臀部颜色呈淡黄色,怀卵的时候,雌斑马鱼的腹部明显的膨大。斑马鱼孵出后大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成熟鱼每隔几天(一般7天)可产卵一次。卵子与精子体外受精,并且在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而且速度很快,胚体呈透明状。斑马鱼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饲养斑马鱼的水温大致维持在20度至23度之间,水温偏低的情况下塔们也能生存,饲养斑马鱼的水质呈中性就可以了,但是斑马鱼喜欢偏软一点的水如果在斑马鱼繁殖下一代的时候,水质则需要用偏软的水,用这样的水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斑马鱼的受精和幼鱼的孵化比率。同时斑马鱼基因数据库里有大量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可供研究者查询和下载,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斑马鱼研究者的科学研究。现在,在斑马鱼的研究领域,斑马鱼的细胞标记技术、组织移植技术、突变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活性抑制技术等现在已经进入相当成熟的状态,而且存在数以千计的斑马鱼胚胎突变体,所以,斑马鱼已经变成研究者研究胚胎发育分子机制的优良资源,有的研究者还将它做为研究人类疾病模型。作为模式生物,斑马鱼的利用价值已经体现出来,并广泛的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斑马鱼的研究必将为人类疾病研究当中发挥其巨大的优势作用。 斑马鱼疾病模型概述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具有着与其他模式动物不能相比的的特点和优势。 ①繁殖能力强,.一对斑马鱼交配可产卵数百。5个月后可达性成熟,繁殖周期短,一般7天左右。 ②胚胎透明,且在体外发育极快,24小时内主要器官原基基本形成。易于活体观察。 ③交配行为受光周期控制。 ④斑马鱼价格便宜,体型小,养殖的花费也比较少, 能够大规模地进行繁殖饲养 ⑤添加药物试剂可直接注入水环境中,无需体内注射。 ⑥斑马鱼基因组与人类的相似度高达87%,而在神经中枢系统、内脏器官等分子水平上有85%的同源性。所以非常适用于构建人类疾病模型。 斑马鱼疾病模型的应用 通常使用正向遗传法和反向遗传法来建立疾病模型。反向遗传法是指从基因出发,研究斑马鱼与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通过诱变该基因来研究其突变体表型与人类疾病症状的相似性。正向遗传法则始于表型出发,通过非特异性诱变得到大量突变体,研究出现特定表型的突变基因,从序列、蛋白产物及其功能方面来分析该基因。同时找出人类与之对应的基因,以此来发现人类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或者与疾病相对应的基因缺陷。因此,斑马鱼在医学上被应用于许多人类重大疾病模型中,如癌症、肌肉萎缩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缺陷疾病、眼科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免疫疾病莫性感和感染疾病模型等。由于斑马鱼的胚胎及幼鱼体积小,可用微孔培养板培养,用药简单而样品用量少,且其疾病模型是一种活体研究体系,因此被广泛用于药物筛选和毒理学研究。斑马鱼的受精卵或者鱼苗能够便利地从培养介质中吸收亲水或者亲脂的物质这一特性,也使其在检测中药活性方面具有优势。利用组织或细胞被特异性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用于筛选出可能对其组织器官发育产生影响的外源性物质,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方向。最新的研究表明,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GFP)能够很好地标记多巴胺能神经元,源Z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DAT:EGFP 转基因斑马鱼可以作为动物活体模型,能更好地了解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机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以及筛选具有治疗潜力的化合物。斑马鱼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以及人类重大疾病模型的构建。而且斑马鱼作为一个整体生物水平和高通量的筛选平台,非常适合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的开发研究。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