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家宠物医院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2)
时间:2020-05-31 22:0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7
2.11.遗传进化分析 7 3.实验结果 8 3.1.细胞病变观察 8 3.2.PCR检测结果 10 3.3.测序结果及进化分析 10 3.3.1.测序结果 10 3.3.2.1.序列对比 11 3.3.2.2.进化树 11 讨论 13 1.小结 13 2.不足之处 14 3.研究意义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南京地区两家宠物医院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引言 1.国内外研究概况 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以肠道出血发炎或心肌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犬易感染的烈性传染病 [1]。此病毒传染性强、感染迅速、传播范围广、从症状出现到致死时间短、现有治疗手段治愈率低,对我国犬养殖业以及宠物行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科学研究也客观存在一定的难度。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type 2, CPV-2)最早在1978年,由澳大利亚的Kelly和加拿大的Thomson从患肠炎的病犬粪便中分离获得,是世界上首次发现CPV-2 [2]。1982年,我国学者梁士哲在肠胃出血的患病犬中发现了CPV-2,首次在中国大陆疑似发现犬细小病毒的流行。而在1983年,徐汉坤等人确定了此病毒在我国开始正式流行。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谢之景、夏咸柱等,从全国各个地区患肠炎的犬只中收集25份粪料,并且分离出10株犬细小病毒,由此表明犬细小病毒开始在我国广泛流行 [3]。 CPV-2与犬极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canine, MVC)在致病能力和免疫原性上都有很大区别,但其核酸同源性超过98% [4],所以为了和MVC区分开来,学者们将其命名为CPV-2,该病毒在被发现的初期,CVP-2并没有能力感染猫,但因CPV-2的VP2基因的抗原性不断产生漂移,于是在1980年代出现了新的抗原变异株CPV-2a和CPV-2b,逐渐代替了原始的CPV-2成为犬细小的主要流行毒株。CPV-2a和CPV-2b产生后,又相继产生了许多VP2蛋白的重要氨基酸位点突变的毒株 [5],这说明CPV还在不断的变异、进化 [6]。2000年,意大利首次发现了CPV-2c突变毒株 [7],此毒株开始在欧洲迅速大规模流行,而且有些亚洲及美洲的国家也已经分离出了此突变毒株。2004年之后我国分离到的大多数CPV的VP2氨基酸序列中均发生了324Y(酪氨酸)→I(异亮氨酸)的突变。现今发现的主要毒株为CPV-2a、CPV-2b和CPV-2c等多个基因型,除了感染犬、狐狸、狼等犬科动物外,还可以感染猫、豹、熊、虎和果子狸等其它多种肉食动物。 CPV-2有三种衣壳蛋白即结构蛋白,它们分别是VP1、VP2和VP3,每个核衣壳都是一个20面体,由60个VP1、VP2及VP3经过空间重构而成,而在此之中构成CPV衣壳的主要蛋白为VP2,VP1占其中约有5-9个,其余就是微量的VP3(空衣壳中无VP3) [15]。CPV-2中决定其免疫原性的氨基酸位点则位于VP2蛋白,只要VP2氨基酸序列中几个关键位点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到犬细小病毒的抗原性和宿主范围,所以虽然VP2氨基酸序列上只有几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但却使犬细小病毒的抗原性及宿主范围产生巨大改变,由此产生不同的基因型 [8,16-18]。所以CPV-2只能感染犬,源Z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而CPV-2a、CPV-2b和CPV-2c由于改变了几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导致其抗原性及宿主范围产生巨大改变,从而能够同时感染犬和猫科。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