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对植物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作用效果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种植模式对植物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作用效果研究(2)

1.1.2 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

随着近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土壤有机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多环芳烃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可以分为有人为来源(化工源、运输源、种植源)和自然来源等。人为来源大多来自于化工产业中各种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热解的过程。并随着大气流动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另外也产生于制造、火力电力工业(如焦化煤气、有机化工、石油工业、炼钢炼铁和火力发电等)、交通、废物处理等方面。自然来源主要是微生物和植物的合成,火山爆发,有机物质的燃烧或降解。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4.3万吨PAHs被释放到大气环境中。随着矿物燃料消耗量与人口剧增,近年来世界各地土壤PAHs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

1.1.3 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和危害

 全球性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随之不断增长,加之越来越多的生物质燃烧,导致向环境中释放的多环芳烃污染逐年上升。进入大气环境后多环芳烃易被土壤中有机质吸附固定,且残留期长,严重危害土壤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1976年美国环保局(USEPA)提出了129种“优先污染物”中,PAHs类化合物就有16种;而后欧盟将6种PAHs作为主控污染物;1990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将7种致癌性PAHs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近期,欧盟又在《斯德哥尔摩POPS公约》基础上,新增了包括PAHs在内的优先控制和削减的9种POPS。1999年中国16种优先控制的PAHs的年排放量约为9799吨,其中7种致癌性PAHs排放总量约2000吨,约为美国1996年7种PAHs总排放量的1.4倍,排放的PAHs中,荧、葱、葱、花以及高环(高分子量)化合物比例显著高于北美地区;到2003年,我国年总排放量高达25300吨,短短的4年时间,PAHs的排放总量增长了1.5倍,主要排放源为生物质燃烧、燃煤和炼焦工业,三者分别占总排放量的60 %, 20%和16% ,9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PAHs将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进入土壤,使土壤成为环境中PAHs主要的储存库。除了大气沉降途径以外,PAHs进入农田土壤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污水灌溉。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在全国建立了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污灌区,各地长期灌溉含有高浓度PAHs的城市工业污水及石油污水,造成了土壤中PAHs的大范围累积,导致了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的PAHs污染。由此可见,PAHs污染己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田土壤PAHs污染的控制与修复己成为我国函需开展的重要环境保护工作之一,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多环芳烃虽然在环境中的含量不多,但因其不断累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极度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多数多环芳烃都具有致癌性,目前已知的致癌物质大概500多种,多环芳烃就占有200多种。多环芳烃能被人体轻易的吸收,诱发各种癌症。食用含有多环芳烃的食物则会慢性中毒[3]。

1.2 多环芳烃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1.2.1 多环芳烃污染修复研究现状

1.2.2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和影响因素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