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油结合水杨酸对柑橘采后青霉病的抑制效果(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桔子油结合水杨酸对柑橘采后青霉病的抑制效果(3)


1.2脐橙贮藏期的病害
有很多影响脐橙贮藏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采后病害等,其中采后病害是影响脐橙贮藏和脐橙品质的关键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柑橘病害有,我国柑桔病害有近100余种[5],其中柑桔果实采后病害有20多种,主要分为病理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病理性病害主要是由真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这些真菌主要有: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意大利青霉(P. italicum Wehmer)、酸腐(Oospora citriaurantii)、黑色蒂腐病(Diplodia natalensis Evans)和褐色蒂腐病(Phomopsis citri(Fawcett)Wolf)、黑斑病(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褐腐病(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R.et E.smith)Leonian)、黑腐病(Alternaria citri Elliset Pierce)、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s(Penz.)Sacc)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贮藏条件长期不适宜而引起果实生理机能失调,如褐斑病、水肿病等。
病理性病害中最主要和常见的两种真菌就是意大利青霉P.italicum和指状青霉P.digitatum[6],同时其引起的腐烂最为严重。脐橙果实染病后多在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病,据报道这两种致病青霉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7],受害脐橙初期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果果皮变软,并有汁液渗出,几天后病斑就可以扩散到整果,最后全果腐烂。适宜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全果腐烂只需要1~2星期,腐烂可深入果心。两种霉菌致病症状的不同之处在于P.italicum在果皮和内部同时形成病斑,且腐烂面积大,速度快。而P.digitatum只在果皮上形成病斑,腐烂面积小,速度相对比较慢。
1.3病原菌致病条件
1.3.1伤口
P.italicum和P.italicum这两种贮藏期霉菌病害,属于弱性寄生真菌,故需要通过果实上的伤口才能侵入果实组织导致果实发病,伤口作为真菌感染的必要条件,须达到果实的白皮层,才能增加病原菌的发病机会,故在果实采收,包装,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伤害会加重病害和腐烂,而果实完整的发病率相应较低,原因可能是果实表皮富含丰富的植物精油,能显著抑制P.italicum和P.digitatum的孢子萌发和病斑的形成。
1.3.2温度湿度
陆宁海[8]等以柑橘为材料,对病原菌P.italicum的最适侵染条件和对柑橘果实的致病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与湿度对P.italicum的侵染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20℃~25℃时发病时间仅需6h~8h;低于5℃时果实不发病。湿度越大,愈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在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采收的果实,因果面湿度较大,果皮含水量较多,又易擦伤,侵染较严重。如P.italicum侵染的最佳温度为20℃~25℃,最佳相对湿度为95.98%。在最适条件下,5d内病果全部腐烂,并且邻近果实也会因接触而感染受害。
1.4综防技术
柑橘果实的保鲜是减少病原菌致病的关键方法。根据病原菌致病条件,现已有多种保鲜方式如化学保鲜、物理保鲜、生物保鲜和天然保鲜剂等。经过实验发现结合使用不同方法效果更好。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保鲜方式能够在有效抑菌的情况下,对脐橙果实的口感和成分没有损伤。
1.4.1化学保鲜
化学保鲜是目前最经济和最常用的保鲜方法。处理常用的药剂有苯丙咪唑类如特克多、苯来特、咪鲜胺(500-1000mg/L)、托布津(1000-2000 mg/L)、多菌灵(800-1000 mg/L)[9]、抑霉唑(500 mg/L)[10]、双胍盐(500 mg/L)等,通过对果实进行喷药或浸果处理来预防发病。一般采收后立刻进行药剂保鲜处理,应在采收当天浸药处理完毕。处理越迟,防腐效果越差。
虽然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学杀菌剂具有比较显著地效果,但是众所周知,这些化学杀菌剂毒性大易污染环境,并且容易残留在脐橙果实上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迫使化学杀菌剂使用量日益减少。据统计[11],化学杀菌剂在欧洲和亚洲占农药市场的26%,但在美国只有6%。许多强效杀菌剂在很多国家也已被限制使用,如原用于柑橘采后处理的化学杀菌剂苯来特、多菌灵、双胍盐等。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