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货代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8)
时间:2016-12-04 13:5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4) 行业秩序混乱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外资,开放国内市场,外资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当然,货代行业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外商看重的投资项目。2005年4月1日,商务部颁布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货代经营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外经贸部门将不再对货代经营申请进行资格审批,申请人只需备案登记即可。 这进一步放低了货运代理市场的准入“门槛”,使得货代行业中新建企业越来越多;然而,新的政策同时也对行业秩序的规范要求更高。如今许多中小货代企业经营困难、纷纷倒闭,其根源即在于行业入行门槛低导致大量新建公司涌入行业,但行业法律制度和监管力度不够从而纵容了企业间恶性竞争,比如恶意降价,争抢客户等。 这种不正当的竞争对于货代行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在这一点上,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作用,提高监管效率,文护货代业的健康发展,督促各企业守法自律,依法规范操作。 (5) 服务理念保守,缺乏经验 我国的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大都以经营传统的制单、租船订舱、货物运输、报关报检等货运代理业务为主,其业务拓展空间十分有限。我国目前约70%的对外货物贸易运输被国外具有全球网络优势的跨国货代所控制,出口货物的价格术语都使用FOB,进口为CIF,国内货代无处插手。 然而,在剩余的业务量中,国内中小货代企业业无法战胜规模性的大型货代公司,其赢利的机会也不乐观,因为经营这类业务所需要得专业和技术要求不高,且竞争主体十分多,再加上运价和舱位等货运方面在很大程度是受制于承运人的。为数甚多的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很多年来仅仅满足于这种状况,自身没有充足的经验,靠微薄的社会关系文系零散的几家进出口企业的货运代理业务勉强生存,没有远大的公司发展规划,经营理念保守固执,不舍得在人力资源和基础服务建设上进行战略性投入,自然很难掌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中生存,最终只能被迫退出历史的舞台。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策略 (一) 发掘自身比较优势,做专做强,提升竞争力 在宏观层面上,国内为数甚多的中小货代企业应当认清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明确发展路线和市场定位,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投其所好,并找到自身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比较优势,比如地理位置优势等,适当调整经营和管理模式,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性业务,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强化自身在某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做专做强,制定适合于自身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而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也应加强在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力度,努力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运用。中国的货代市场正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小货代企业求生存的核心即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稳定客户,增加企业收入来源,从而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和市场条件下取胜。 (二)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储备 做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防止人才的流失,是中小型货运代理企业目前面临的又一大难题。首先,各企业领导应对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有充分且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重视人才的利用价值,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推进人才资本的有效利用;其次,人力资源部门的建立必须正规,决策者要对本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作好具体规划,对各岗位分工和权限有清晰的认识;再次,提升人才素质,强化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技能,促进激发员工工作动力,使行业人才能较快地成为高质量的货代从业者,企业应建立起公司内部的上岗教育和培训体制,阶段性地进行先进的货代管理和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经济时政等知识的普及,形成较合理的货代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另外,加强与海内外各从事货代行业研究的科研、教学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最后,应完善和落实奖惩措施,引人人才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如组织员工集体活动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团队凝聚力。我国在货代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在设备、技术、法规和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技能、观念和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只有使货代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督促他们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发挥功效,构建起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货代行业。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