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好声音》看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发展(7)
时间:2016-12-04 22:3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任何节目环节的设计并不只是形式的追求,它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要表达的应该与节目的理念一致。电视音乐评论节目一定要摈弃一些音乐类节目以点评过激、过度炒作、惊天黑幕为卖点,混淆专业音乐的评判标准,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的宗旨。要让嘉宾与选手都尽力表现自己的纯粹的、真实的一面。所以,类似于好声音的“盲选”,不仅仅是一个选拨环节的设计,它直接引出两个结果:一是选手不必为演出服饰费力拼搏,追求歌声以外的好评;二是参赛选手基本上是素面登台,用平实的心态和平时的颜面出现在镜头前。柏拉图认为,“任何种类的音乐或者诗歌,其教育目的都在于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好声音也本该如此,它的目的在于陶冶受众甚至是歌手自己的道德情操,这也是未来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发展要以声音作为根本的原因。 (二)导师专业化,保持责任感 《中国好声音》的每一个学员从出场到演唱完毕,导师们都会认真地聆听并给予中肯的点评,既体现了他们的专业化,保持了自己的责任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心理,导师们都对自己的学员提供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这能使两者之间更好的沟通,关系更为融洽。对于做音乐,无疑是一个好的趋势。 电视音乐评论,一在音乐,其次便在于评论。这种评论一针见血的对歌手作出真切的评价,包括评论者自己的理解及在评论当中值得改善的部分,而这些评论以独有的风格展现出来,或犀利、或幽默、或深沉,作为即时音乐评论来说,需要的便是评委的深度及历练,于是,专业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说导师专业化对于一档成功的电视音乐评论节目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作为评委,同时作为导师,他们要用心的去选择歌手,用心的指引他们在音乐道路前进的方向,这条音乐梦想之路需要很多精力的付出,要求整个业界去安静的去做一些事情,不是浮躁,随波逐流。这就需要导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导师的专业化和责任感相辅相成,才能铸就一档高质量的电视音乐评论节目。 (三)树立正确价值趋向,向社会传递真善美 好声音从头到尾散发的真善美吸引了大批有想法的年轻人,它提供这样一个平台,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歌声,而非其他,去实现自身价值与理想,这是节目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理由,这说明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当中已逐渐传播开来。好声音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各业,大多来自不相关的行业,或是不太得志的音乐人,在这里,他们为了同一个梦想相聚在一起,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迈向社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做有价值的音乐评论节目,就要靠向上的价值观去引领,因为它能够向社会传递真善美,给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真善美对于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是必不可少并能屹立不倒的根本。所以,《中国好声音》在这点就做得非常好,它不仅成功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关于引进版权制作的这方面的内容,而且它在节目精彩好看动听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真善美。所以说,音乐评论节目需要这样多一些真善美,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四)规范媒介行为,受众及时监督 在《中国好声音》深受追捧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观众的质疑。比如选手煽情“哭诉家史”,选手家庭背景有造假嫌疑等等。对此,节目组和选手们都多次作出回应。浙江电视台副台长、中国好声音总制片人陆伟也坦承,好声音的背后必须要有好的故事来衬托,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如何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并且不让其成为导师评判学员第一印象的阻碍因素,这就需要媒介自身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这就要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并且不能添加个人色彩,从媒介的角度去表述故事本身,而非“讲”故事。只有媒介和受众二者齐心协力,中国的电视音乐评论节目才能更好更长远的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