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杆菌属解盐促生菌的分类学研究(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节杆菌属解盐促生菌的分类学研究(3)

有新基因,产生新产物,具有新功能用途,本研究将为后续植物内生放线菌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新菌株。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实验菌株

菌株KLBMP 5180为从中华补血草中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菌。

2.2实验仪器

洁净工作台(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恒温培养箱,烘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高压灭菌锅(SANYO Autoclave MLS-3020型);BIOTEK酶标仪(美国 ABI Beriti 96型);PCR仪(Bio-RAD);超纯水制备系统RCT-3200A(艾科浦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XIN MAO UV-7504型);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 BSA224S Max 220g型);低速离心机(长沙湘仪仪器有限公司);制冰机SIM-F124(日本三洋公司)。

2.3形态和培养特征

2.3.1形态观察

用埋片法观察形态:

在ISP 2琼脂平板中间挖出一个1×2cm的长方形,然后在长方形边缘接种,最后盖上无菌盖玻片。培养7天后取出盖玻片,喷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

2.3.2培养特征

将菌株接种在放线菌培养专用培养上,在培养第7d、14d观察记录生长情况,与标准色卡比较,记录菌落及菌丝颜色。

2.4生理生化特征

2.4.1pH耐受实验

将菌株分别置于pH4.0~10.0的液体培养基中,在28oC培养7-14天,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以确定菌株生长的pH范围和最适pH值。

2.4.2温度耐受实验

  使用ISP 2固体培养基,将菌株置于0~45oC不同温度环境下,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以确定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

2.4.3NaCl耐受实验文献综述

  将供试菌株分别置于0~15%不同浓度NaCl培养液中,观察菌株是否生长并记录其生长情况,以确定菌株可耐受的NaCl浓度范围和最适NaCl浓度。

2.4.5碳源利用实验

  先将供试菌接到基础培养基中,然后按0.1~0.2%的浓度把不同碳源加入基础培养基。培养2周后,比较加碳源与不加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上菌株的生长情况。

2.4.6氮源利用实验

  先将供试菌接到基础培养基中,然后按照0.5%的浓度把不同氮源加入基础培养基。培养2周后,比较加氮源与不加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上菌株的生长情况。

 2.4.7酶学特性实验

  包括过氧化氢酶酶、接触酶、脲酶、酯酶、明胶液化、淀粉水解、牛奶凝固与胨化、纤维素水解、硝酸盐还原、是否产H2S等。

2.5化学分类特征

2.5.1菌体的培养与收获

 用ISP 2液体培养基于摇床震荡培养,通过离心收集菌体,用蒸馏水洗涤二次,并抽真空冻干,将干菌体置于4oC冰箱中保存。

2.5.2磷酸类脂分析

  磷脂的提取采取氯仿/甲醇法,磷脂组分分析方法按照Jones[19]的方法进行。

2.5.3醌组分分析

  醌组分的提取参照Collins[20]的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21]来分析醌型。

2.6分子分类

2.6.1 DNA的提取

采用溶菌酶-SDS裂解法来提取基因组总DNA,提取后加约30-50μL 无菌水溶解DNA,并放入4oC或-20oC备用。

菌株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

(1) PCR扩增引物为通用引物对,序列为:

正向引物PA:5’-CAG AGT TTG ATC CTG GCT-3’

反向引物PB:5’-AGG AGG TGA TCC AGC CGC-3’

(2) PCR反应体系为:10×Taq Buffer 5 μL,dNTP Mixture (10 mM each) 1 μL,Taq 酶 (5 U/μL) 0.5μL,MgCl2 (25 mM)3μL,引物(10 nmol/L)各1μL,模版DNA 2μL,用ddH2O补充至50μL。

(3) PCR反应条件为:95 oC5 min → 95 oC1 min → 55 oC1 min → 72 oC3 min (循环30次) → 最后72 oC延伸10 min。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