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内生真菌抑菌活性成分初步分离研究(2)
时间:2021-09-24 21:5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5号展层剂200ul抑菌结果 12
表清单 表序号 表名称 页码 表1 四种展层系统 7 表2 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粗提物的抑菌作用 9 表3 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粗提物的萃取 10 表4 不同点样量四种层剂的薄层层析实验结果 11 引言 抗生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运用广泛,很多治疗效果很好的药物,在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其抗感染的效果就会减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是导致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重要原因[1]。在美国住院患者中,每年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高达两百万例,其中约9万例死亡,70%以上院内的获得性感染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而在我国,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患者中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均偏高,尤其是青霉素,已达到99。5%。因此,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临床上最严峻的问题之一,需要尽快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来对付耐药菌的感染。[2,3]。 论文网 内生真菌是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长在宿主植物内但不对宿主植物造成明显伤害的真菌。从内生真菌中分离出新结构化合物已成为现实。例如,从刺果番荔枝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体外细胞毒活性的内生真菌F-31。在F-31分离得到新化合物24个。在我国传统中药丹参内生真菌中,也分离出8个新化合物(M1-M8),包括6个含嗯唑环的芳香化松香烷二萜类化合物(M1-M6)和2个降碳二萜类化合物(M7-M8) [4]。不过,目前我们对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没能解决[5]:(1)被研究过的内生菌不到15%,对内生菌抗菌物质的毒性研究也较少,因此需要对提纯的抗菌物质进行毒理学和临床性研究。(3)如何有效提高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物质的含量以及发酵时的产量的方法。(4)怎样提高活性筛选的效率并减少漏筛的可能性。 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活性成分的方法有很多,如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纸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6]。薄层层析是一种用于分离非挥发性混合物的色谱技术。在玻璃、塑料或铝箔上覆一层薄薄的吸附剂材料,通常是硅胶、氧化铝(氧化铝)或纤维素。以这层吸附剂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7]。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被分离物质在两相间的不断进行吸附和解吸。随着流动相向前流动,被分离物质间向前移动的速率出现差异,由开始的单一区带逐渐分离出许多区带,以此达到分离的效果。薄层层析展开速率快,一般仅需15-20分钟,混合物易分离,分辨力比以往的纸层析高10-100倍[8]。 我们在从内生真菌中筛选抗菌物质的过程中,发现一株内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代谢产物对多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新抗生素的潜力。本研究将对成分活性进行初步分离,为进一步利用此菌株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基础。 一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本研究所用的菌株为本实验室筛选到的一株内生真菌菌株,现保存于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药食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真菌库中。测试细菌为携带NDM-1 β-内酰胺酶基因的大肠杆菌,其中菌株18H5为携带NDM-1 β-内酰胺酶基因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18H2为临床分离菌株携带NDM-1 β-内酰胺酶基因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