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对爪蟾行为学的影响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生物钟对爪蟾行为学的影响

摘要生物钟,也称生物振荡器,受外界因素,尤其是光的调节,是一种近昼夜节律。爪蟾作为生物医学和行为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具有许多优点,是目前常用的模式脊椎动物。本文主要是探讨生物钟对蝌蚪行为的调控作用,并研究生物钟调控行为变化的可能生物学机制。通过使用不同的光照时间处理发育过程中的蝌蚪,检测蝌蚪对不同光照时间刺激的逃避反应情况,观察改变光照时间是否调节行为学变化,培养至37-49期左右对其进行行为学检测。分析行为学变化的关系,研究生物钟变化对神经环路的影响和蝌蚪行为变化的可能机制。74877

用不同光照处理过的蝌蚪对不同光照时间刺激的逃避反应情况不同,其中对照组为12h光照和12h黑暗,实验组一为20h光照和4h黑暗。实验组二为4h光照和20h黑暗。对照组的逃避率一般在5次左右,而实验组一的逃避率呈上升趋势,并在第三天后能保持升高趋势,实验组二一开始呈上升趋势,第二天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时间对脊椎动物的行为学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clock, also called the biological oscillator, is one kind of circadian rhythms,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many factors, in particular by the light and dark。It has many advantages using Xenopus as a model organism for biomedic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Here, we studied the 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clock on the behavior of tadpole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We abserved the changes in the avoidance reaction of the tadpoles to different illumination stimuli,at stage 37 to 49。We intend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lock change to the neural circui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behavior change。

Tadpole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time of light stimuli, control group for 12 h light /12 h dark, group one for 20 h light/4 h dark,and group two for 4 h light /20 h dark。 We found that the avoidance behavior in group on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maintained for 3 days, whereas the avoidance index in group was transiently increas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ircadian rhythms may control the vertebrate behavior。

毕业论文关键词:生物钟;非洲爪蟾; 不同光照时间刺激;  视觉行为学

Key words:biological clock; Xenopus laevis; Spot stimulation; visual avoidance

目录

1。 引言 4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

2 生物钟对蝌蚪生长发育研究方法的建立 5

2。1  主要材料 5

2。1。1主要试剂 5

2。1。2 主要仪器 5

2。1。3 非洲爪蟾介绍 5

2。2  主要材料与方法 5

2。2。1 材料准备 5

2。2。2 选取实验材料 6

2。2。3 不同时间光刺激对蝌蚪的培养 6

2。2。4  TTEST检测 6

2。2。5 行为学 7

3 结果与分析 8

4 讨论 10

5 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生物钟[1],也称生物振荡器。是生物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生物钟的紊乱会严重影响健康或生存。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或一直在黑暗的状态下,生物体内的各种活动依然存在节律。生物钟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这种节律由生物体内的昼夜节律系统调控,一般包括能够产生24h缓冲震荡的生物节律,能够使生物钟与外界昼夜循环同步的感光受体以及将信号传送至各个组织细胞使其调控他们的节奏性的输出系统[2]。由此可见,生物节律[3]是由其内在的生物钟所控制的。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因此关于它的特征、意义和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昼夜节律振荡器是一个内源性的时间保持机制,推动二十四小时有节奏的变化,基因的表达,代谢,激素水平,和体力活动。脊椎动物中的许多生理和行为都受昼夜节律的控制。与外部世界的重要生理事件的这些内源性定时机制同步。按照水平增加,PER和CRY蛋白形成复合物与彼此和最终转运进入细胞核抑制活性/时钟BMAL1和抑制自己的基因的转录[5]。最终,降解的抑制被解除,循环可以重新开始。这个周期大约需要24个小时,并定义了昼夜。这个核心振荡器从而影响输出基因像xnocturnin影响与不同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中的表达昼夜节律。例如,nocturnin小鼠已发现影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我们研究已知调节昼夜节律,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钟在脊椎动物中程基因表达的发育过程。爪蟾作为生物医学和行为学[4]研究的模式生物,具有许多优点,是目前常用的模式低等脊椎动物。因为非洲爪蟾具有代表性,易于饲养和繁殖,世代周期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易于遗传操作,其蝌蚪以及成体均生活在水中,可以很容易的吸收水体中外源性激素或其他化合物等特点[6]。爪蟾已经成为胚胎学、发育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通过对生物钟对爪蟾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反映出生物钟对爪蟾视觉神经的影响,从而可以应用于生物钟对人视觉发育影响的研究中。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