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的耐药性分析(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的耐药性分析(3)

2。2 多菌灵的作用机制

由大量研究成果得出,容易形成抗药性的是生长速率快、孢子容易分散和孢子产量大的病原真菌,而在植株体内或土壤里的病原真菌和需要大量分生孢子接种才能致病的病原真菌,这样的病原真菌不容易形成抗药性。根据多次试验推测原因,可能与病原真菌生长周期的长短有关,生长周期越短、繁殖速率越快,越有利于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抗药性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原真菌细胞产生某种变化,如降低原生质膜的透性使杀菌剂不能达到作用点;2。病原真菌增强了对杀菌剂的解毒能力,使杀菌剂降低或丧失活性;3。病原真菌通过新陈代谢的变化阻止杀菌剂在体内的活化作用;4。杀菌剂虽然能够到达其作用点,但作用点对杀菌剂的亲和力均有所下降;5。迂绕作用,病原真菌通过改变新陈代谢,从旁路绕过杀菌剂阻碍的新陈代谢反应,使其不能发挥杀菌作用;6。补偿作用,一些杀菌剂常常以特异性酶作为其主要作用点的病原真菌可以通过增加特异性酶的数量这种方式,这样可以弥补因药剂作用过大而引起的损失。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菌体内对药剂的解毒能力有所增强,而是因为突变后的微管蛋白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亲和力降低、稳定性增强,从而不容易被杀菌剂所固定而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抗性菌株其生长、产抱与敏感菌株无多大差异,可成功地与敏感菌株竞争,且易丧失抗药性 [2]。高抗菌株一般在实验室内经药剂诱导筛选能分离到,但适合度低,其渗透压变得敏感,对含糖量高的葡萄致病性下降[3][4]。药剂的选择压能显著改变种群中抗性菌株的比例汇[5][6],大量田间研究结果表明,杀菌剂影响抗性菌频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在一个生长季节里该杀菌剂在田间的使用次数,而在同一地域使用该杀菌剂的年限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类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主要表现在菌丝的快速破裂和衰弱。膜脂的过氧化作用近期被认为是这类杀菌剂毒力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杀菌剂频率使用较高的地区除了检测到抗多菌灵、腐霉利的单抗性菌株,抗多菌灵、腐霉利的双抗性菌株以外,也检测到抗多菌灵、乙霉威、腐霉利的多重抗性菌株。针对田间灰霉病抗药性的发生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了解到各种不同类型抗性在田间的分布情况不同以及各种类型菌株在病菌群体中的比例和抗性水平,开发对不同类型的灰霉菌菌株的灰霉菌菌群有效药剂已势在必行。

2。3  多菌灵的抗性发展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是植物病原真菌抗药性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纽约,温室中多菌灵防治瓜类白粉病在使用一年后就出现了抗药性。荷兰温室内仙客来灰霉病使用两年后产生了抗药性,随后美国花生叶斑病菌和希腊甜菜褐斑病菌也产生抗药性[7] 。此后随着该类杀菌剂的广泛、长期、过量使用,许多病原真菌已相继产生了抗药性,并且抗药性水平不断升高[8] 。如芦笋茎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黑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柑桔青霉菌、苹果炭疽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等都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山西各地灰霉病菌对多菌灵的中、高抗菌株的抗药性倍数已达到262。7倍及1000倍以上,抗药性频率达到80%以上[9]。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也达到100%[10]。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也存在抗药性菌株,抗性频率达到48。59%[11]。小麦赤霉病菌在用多菌灵防治20 年后出现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且抗药性水平逐年提高,这可能是由于抗药性水平可稳定遗传,且抗性菌株适合度高,在田间逐渐成为优势种群[12]。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