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危”与“机”(6)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报纸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危”与“机”(6)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关于郭美美炫富事件、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在微博上与情人打情骂俏的“开房门”事件、“表叔“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事件,都最先由微博曝出,而后传统媒体才逐步跟进予以报道。而且根据社科院新媒体发展报告:两成重大事件微博首发,这个比例仍在不断上升。这其中除了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先天传播优势,报业集团自身的经营和管理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三、突发事件中,纸媒获得深层发展之“机”
    近些年尽管新媒体态势咄咄逼人,但是并未动摇报纸媒体的根本,纸媒本身的优势是其他媒体短时间之内难以企及的。对于这部分优势和有利资源,如果合理运用,将是未来重掌乾坤的重要砝码。
(一)传承多年塑造的社会权威性
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作为一份历经清末、民国、抗日战争的报纸,其本身的历史沉淀已足够为人所称道。除此之外,美国的《华盛顿邮报》、香港《大公报》、新加坡《南华早报》的出版年限都已过百年,经年累月,单纯的媒介已经被人们赋予了多重价值,上百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巨大的社会公信力。一旦有突发事件,受众总会寻求自己信任的媒体所发布的权威准确的消息。这种媒体信任感,非一时一刻就能形成,基于这种独特的信任感,受众在重大事件发生后,还是会选择报纸作为他们获取这些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因为官方的背景,相比其他新媒体,报纸的可信度是无可比拟的。两者对比之下,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会及时从新媒体获知消息,但对于事件的整体了解还是会通过报纸媒体。以下图(表1)为例:          
 
表(1)2012年11月各类媒体关注变化本文来自优尔\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youerw.com
从图中可以看到,报纸的舆情关注度在11月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后,逐月下降。而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是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央领导。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知,在信息权威性上报纸媒体仍是受众的首要选择。
(二)巧用体制内的信息资源优势
报纸媒体在新闻消息的领先度上,在采访条件的便利性上,在行政体制的背景下,具有先天的优势性,而且是呈现大幅度压倒式的。首先从新闻消息的领先度上来说,作为官方媒体的龙头的新华社,是中央政府对外发布消息的平台,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所有方案措施、人员调配、领导深入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都先由新华社发布,然后才由全国各级媒体转载,不得更改一字。其次,在采访条件上,官方媒体的身份在查阅敏感资料的时,在采访中央级、省部级领导时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性。最后作为官方媒体,对于某些突发事件涉及敏感话题时,其他媒介不敢报、不能报、报道有诸多限制的时候,官方媒体的身份在某些程度上就化解了这些问题,尤其是的十八大召开之后,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这类敏感话题多涉及政治突发事件。2012年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于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1天后离开。其中多家媒体虽多有猜测,但始终无定论,直到新华社播发长篇报道《在法律的天平上-王立军案件庭审及案情始末》,“王立军事件”才真正得以为世人所知。而这篇报道正是有赖于《人民日报》体制内的身份才得以问世。
(三)延续深度报道的传统优势
深度报道是西方传媒高度竞争化的产物。上世纪70年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蔓延,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为受众所认可。在此情况下,西方媒体人认为只有通过把新闻做深做透,以其深刻性吸引读者,才能提高受众忠诚度,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所谓深度报道,既要探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又要由此及彼,逐步解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帮助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评判和认识,这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显得尤为关键。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