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4)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4)


(三)网民群体行为的极端化
突发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为网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于此同时也出了一些网民不理智、极端化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是由于网民在认知上的偏激所导致的。处于群体中的微博用户通过交流讨论,在找到和自己价值观、意见相同的团体后,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表达意见。凯斯•桑斯坦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群体极化行为,“首先,处于群体中的人们容易进入争辩和说服的群体氛围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不断文护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极端主义由此产生;其次,当自己的意见得到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肯定时,会更加激起个人的表达欲,行为上会更加激进。”
2013年7月17日上午,湖南临武瓜农邓正加、黄细细夫妇在路边摆摊卖西瓜时,与当地城管发生冲突。冲突中,邓正加倒地身亡。此事经微博曝光后, 17日上午关于该话题的微博只有几条,但随着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和知名媒体的关注和转发,到晚上23时,关于该话题的相关微博就突破了5万条,微博成员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无组织的、自发的参与到这件事件的评论当中。另一方面,当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城管打人事件也即成为人们情绪的发泄点,网民们理所当然地同情弱者,痛斥政府的恶劣行径。“抢尸事件”的发生使事件再一次得到了升温,网民本来对此事就愤怒不已,当地政府不但没有对此事道歉反而回应称是“协助家属运送尸体”,这更加激起了网民的怨声载道,19日,更有黑客攻入临武县政府网站后留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因为网民在浏览微博上的信息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搜索、筛选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所以当网民看到自己所在群体中大多数人的看法和自己一样时,个人心理就会得到暗示,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渐渐消失,逐渐陷入非理性之中,进而导致群体极化现象发生。
(四)网民群体心理的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当个体处于集体氛围当中,个体的责任意识就会降低,他们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隐匿在集体当中行动。所以在群体氛围的保护下,个体的行为会表现得更加激进,在情感表达上则更加极端。
微博作为一个虚拟社区,其成员大都具有匿名性,匿名性使每一个体是去个性化的,是融入群体之中的。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容易使个体产生一种法不责众的思想,在群体的保护下,他们更愿意用谩骂来发泄不满。长此以往,如果这种情况的不到控制就会误导网民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演变为整个群体的声音。
临武瓜农事件自发生伊始就在微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不乏有各类网民的评论,由于其本身的匿名性,大多数网民在发表意见时缺乏深度思考,语言激进,最终导致微博中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三、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的群体极化现象成因分析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