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种扩增法筛选花䱻多态性微卫星标记(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跨种扩增法筛选花䱻多态性微卫星标记(2)

目前,有关花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染色体分析等方面。夏前征[2]等以江西广丰县境内丰溪河的480尾花䱻为研究对象,对花䱻的食性特点进行了研究。潘立新,李智强[3]等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人工繁殖的一冬龄、二冬龄和野生花䱻亲鱼的生殖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人繁子代培育的花䱻亲鱼一冬龄可达性成熟,但人繁一冬龄个体生殖力相对野生花䱻亲鱼较低。顾若波,徐钢春[4]等对太湖花䱻的染色体组型和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经研究发现:花䱻的染色体总数2n=50,核型公式2n = 20m + 12sm + 10st + 8t,染色体臂数NF=82。相比较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花䱻的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较少。

在水产动物遗传学研究中,微卫星标记一种非常理想的分子标记,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研究工作。

1 微卫星的概念

    微卫星是一种良好的分子标记,是由2-6个核苷酸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DNA由两部分构成:核心序列和侧翼序列。核心序列高度多态,侧翼序列极端保守。

1。1 微卫星的特点文献综述

(1)微卫星数量多,分布广

    微卫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大约每隔10-50kbp就存在一个微卫星位点[5]。 

(2)多态性高,突变率低

(3)共显性遗传

微卫星标记表现为共显性孟德尔遗传特性,可以区分纯合子和杂合子,没有上位性效应,表现为中性标记[6]。 

(4)对DNA质量要求不高,用量少

(5)侧翼序列具有保守性

微卫星引物就是根据这一特点而设计的,微卫星位点的保守性以及物种间某些染色体区段的共线性,使得从一个物种获得的引物可以应用于相关的分类群[7]。 

1。2 微卫星的筛选方法

1。2。1 传统方法

该法是最早建立的筛选微卫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小插入片断基因组文库筛选微卫星DNA。首先要酶切基因组DNA,将酶切片段插入质粒载体中,建立基因组文库。然后,利用寡核苷酸探针从文库中筛选微卫星位点,并克隆、测序,最后,根据微卫星两端的侧翼区序列设计引物,利用适宜的个体进行位点的多态性检测。 

该法原理、操作相对简单,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必须对每个克隆进行操作,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1。2。2 构建微卫星富集文库

    为了克服传统法的诸多缺点,人们相继提出能够简化技术环节,提高效率的筛选方法,如选择性杂交法。

    选择性杂交法是将基因组DNA酶切,接着将酶切后的片段连入载体或接上接头,再利用微卫星探针的选择性杂交对片段进行富集和克隆,最后通过检测和筛选克隆获得微卫星标记。

根据富集方法不同,该法可分为以下三种:尼龙膜富集法、磁珠富集法和FIASCO法[8]。 尼龙膜富集法是通过固定在尼龙膜上的微卫星探针来富集基因组中的微卫星片段。磁珠富集法是将探针末端带上生物素标记,再根据磁珠上偶联的链霉亲和素蛋白同生物素具有高度亲和性的特点,从而快速有效地分离生物素标记的目标分子。FIASCO法是基于AFLP技术的简单、高效方法。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