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Kendall检验淮安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特征(2)
时间:2022-01-16 09:4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本文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分析淮安地区农业的种植面积与结构在1975-2010年间不同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特征以及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变化特点,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对淮安地区种植面积和结构进行趋势分析,本研究可以为淮安地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种植结构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区、数据、方法文献综述 2。1 研究区介绍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位于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介于32°43ˊ00"N~34°06ˊ00"N,118°12ˊ00"E~119°36ˊ30"E之间[5]。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少。横贯境内的苏北灌溉总渠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因此,淮安地区兼具南北方气候特征。一般说来,淮河以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0毫米以上[6],基本特征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降水年内变化明显。 全市耕地分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等5类。耕地面积为39。28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为25。90万公顷,约占三分之二[7]。在淮安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农业空间面积为62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2%。全市基本农田和村庄主要分布在灌溉总渠以北的淮阴区西北部—涟水片区;灌溉总渠以南的淮安区东南部,洪泽县东南部以及金湖片区,盱眙县西南部丘陵山地片区以及洪泽湖和白马湖沿岸片区[8]。截至2013年底,淮安户籍人口达552。96万人,常住人口为482。6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66。17万人,农村常住人口216。52万人。全市GDP为2155。86亿元,人均GDP为39205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图1 研究区示意图 2。2 数据来源 1975-1999年种植结构和面积数据来源于《淮阴年鉴》[9],2000-2010年数据来源于《淮安统计年鉴》[10~20]。因在研究时间跨度内,淮安地区的行政区在不断地规划整合,为了方便对研究区的数据进行处理,文中把淮安地区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包括淮安市,涟水县,金湖县,盱眙县,洪泽县;其中淮安市包括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今淮安区),淮阴区。 2。3 研究方法 本文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趋势检验,这里主要运用Mann-Kendall检验[21]。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检验数据是否服从某种分布。 Mann-Kendall 检验的统计量S利用下式计算: 式中xj和xK分别为第j年和第k年的数值,n为序列的记录长度,sgn(xj-xk)为表征函数: 随机序列Si(i=1,2,。。。,n)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则Si的均值和方差为: 统计量ZS为: 利用ZS值进行趋势统计的显著性检验。正的ZS值表示时间序列呈增加趋势,负ZS值表示呈减少趋势,如果ZS绝对值大于1。96,表明时间序列趋势显著。 另一个指标是倾斜度β,表示趋势的方向和大小。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1<i<j<n,n 为数据资料时间长度,当β>0时,表示增加趋势,β<0时,呈减小趋势。 3 结果 3。1 种植面积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1975-2010年期间,淮安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幅度为4。97万亩/年(图2)。种植面积增长主要集中在1975-1990年期间,幅度达11。43万亩/年。1990-2010年期间总体呈波动变化,增长趋势不显著(P=0。41)。各县市种植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特别是涟水县,达到0。05显著水平(表1,图3)。种植面积扩张的时间同样集中在1990年之前,而1990年以后面积总体保持平稳。值得注意的是淮安市作物种植面积总体上增加,但其耕地面积比重却在减少(-0。147%/年),这说明耕地扩张的速度相比其它县要慢,这可能与城市化占用农田有关。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