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视域下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3)


“染色馒头”事件一经报出便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舆论的狂潮,新媒体也为此次舆论狂潮提供了平台。自从“染色馒头”事件曝出以后,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民众对染色馒头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在新媒体环境下各家新闻网站对“染色馒头”的关注度占到所有媒体的54%,博客和论坛的关注率也达到了19%和24%,而有关的评论文章共有756篇,文章的点击量多达519994次。由此可见,新媒体对“染色馒头”的报道最密集,它对于该事件的舆论推动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各大型新闻网站针对“染色馒头”事件都发表了自己的评论文章,以此来声讨那些黑心商家的“暴行”。还有一位网友写了一首名叫《染色馒头》的歌曲发布在网上,供大家消遣。在央视报道“染色馒头”事件以后,大家打开电视,查看网页遍地都是关于“染色馒头”的报道与评论,本来觉得离自己很远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因为媒体一次次的轰炸报道使得大家心里越来越恐慌,不免自问一句:“我平时买的馒头是不是也是‘染色馒头’呢?”
新媒体不光在“染色馒头”事件的报道中给民众带来恐慌,其他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轰炸式报道同样也让民众产生一轮轮的“恐慌潮”,一次次的报道,一次次的恐慌。只能说,媒体报道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频率越高,民众的恐慌程度就越高。
(二)新媒体失实报道给商家造成损失
在曝出的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不乏有些报道是道听途说,没有现实根据的。这些失实报道有可能是商家之间由于利益纠纷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民众对该食品所出现的特殊现象不了解就误认为有毒而散布的消息,还有可能是媒体人员混淆了概念等等。这些谣言被网络媒体捕捉到以后就开始大肆宣扬,即使还没有去核对所要报道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真实性就开始盲目的去曝光售卖问题食品的商家,因此会出现一系列失实的报道,这些新闻的报道只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丝毫没有顾及到受众感受以及商家的利益。
近几年来,有不少假新闻都是因为数据的错误而产生的。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经常会使用一些数据,以此来增强新闻的说服性,不仅可以使新闻更加的真实可靠,还可以让民众能够更清晰的了解该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但是数据的使用必须要准确和真实,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而故意捏造数据或者是采用无据可查的数据,这样的数据传播出去不仅会蒙蔽了新闻事件真实的情况,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011年10月2日《羊城晚报》刊载了一篇广东近海入海口由于排污超标导致生蚝铜超标的新闻事件。新闻内容是说广东近海的海水中无机氮含量严重超标,有专家指出,由于重金属容易存在于生物体中,所以市民经常吃的生蚝中铜元素超标了740倍。这篇报道刊登出来之后,网络媒体立即转载了此篇报道,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之后,“生蚝铜超标”事件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一时间社会上的生蚝销量大减,商家也损失很大,不过这件事情的发生只是记者误用数据造成的。因为“生蚝铜超标740倍”的说法不是记者从有关部门得到的权威数据,而是从一位海洋研究所的博士写的论文之中摘抄的,而该博士的这篇论文是从另一篇论文之中引用的数据,广东海洋大学黄和教授也认为这篇报道很离谱,他解释说生蚝的铜含量限值是50毫克/千克,若真是像记者说的“铜超标740倍”,那每千克生蚝中就有37克铜,这个数据是很荒谬的。
失实报道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给受众心中造成恐慌,还会损害商家的利益,只要食品安全问题一曝出,这个牌子或商店的东西就不会有人来买,给商家以及员工都造成了经济上及名誉上的损失。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