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4)
时间:2016-12-15 09:5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三)新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缺乏深度 新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时在报道内容上过于浅显,没有往深处挖掘,只是表面的陈述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有时只是在网页上贴出一个一句话的标题新闻,甚至有时候并没有对已经报道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这样就会使得民众在了解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时过于浅显、片面。事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事情造成了什么伤害,伤害程度有多大,事情最终是如何处理的,这些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新媒体往往不去报道,而是报道那种能够吸引受众眼球的东西。有些时候甚至是新媒体在网络上曝出一件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后就没有下文了,大家只知道有这件事情发生,却不知道结果是什么。 民众从新媒体那里获得一件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新闻之后,大部分人都是想赶快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和造成的危害。但是由于新媒体自身的局限性,所以新媒体在报道出事件之后,只是将处理结果报道出来,却没有报道事件的处理过程。比如思念汤圆吃出创可贴的事情,2012年2月5日是农历正月十四,这一天很多人都会在晚上吃汤圆,但是就在这天晚上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说自己在吃思念牌黑芝麻大汤圆时发现汤圆馅里有一个创可贴,随后该微博被网友大量转发。获知此事以后,思念公司在微博上表示会立即对该事件进行处理,但是记者多次联系思念公司都没有给予合理的答复,后来媒体报出思念只是邀请消费者赴厂参观,赔偿几箱汤圆给受害者为处理结果,而并没有通过媒体来报道他们是否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是否调查出出现创可贴事件的原因。 新闻报道不仅应该客观、真实、公正,还要报道的全面,有深度。一个有深度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报道注定是一个有灵魂,有血肉的报道。新闻媒体如果在发现一件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时候能够一直追踪报道下去,把该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然后再传播给受众,这不仅能够让民众更加清楚该事件的发生及危害,而且还能引导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危机食品,防止涉案企业在事件平息以后卷土重来。 (四)记者为谋取利益制造假新闻 现在记者的薪水都和自己所发稿子的数量挂钩,所以,为了获取较多的稿酬,有些自律性不高的记者便会想出“假新闻”这样的鬼点子,自己编新闻来发,既完成了领导要求的新闻稿的数量,又获得了稿酬,真是“一举两得”。但是有的记者编出的新闻却假的离谱,明明不可能的事情也给变成真事,使得商家与消费者都深受其害。比如“纸箱馅包子”。这样的新闻读起来不仅会吸引眼球,更会让民众感到恐惧。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生产虚假新闻和传播虚假新闻的一种首要平台。虚假新闻一般就是网络媒体从传统媒体那里转载到虚假新闻之后,再通过网友进行广泛传播。由于网络媒体的传播内容以传统媒体为载体,而且因为网络自身海量、方便、快捷的优势,所以虚假新闻经过网络媒体的转载之后就会在网络上进行网络扩散。由于微博、论坛、博客等网络媒介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虚假新闻借助于微博等信息传播平台进行网络扩散之后,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虚假新闻的频发已经成为网络媒体传播中最为常见和突出的问题。 2011年4月,合肥某市场被工商部门查获出存在有“牛肉膏”的事情被新媒体报道之后,网络上就闹得沸沸扬扬,很多网友都在吐槽自己吃饭的时候吃了哪些有牛肉的菜,也有网友调侃自己要去买牛肉膏变牛肉吃,更有不少的网友在谴责商家的黑心。这个消息报出来之后,合肥市政府高度重视,合肥市工商,质检等部门迅速组织调查。经调查,合肥市场并没有发现有制售让猪肉变牛肉的“牛肉膏”事件,而是记者自己买回“牛肉膏”,将猪肉用“牛肉膏”烹制之后,吃出来了牛肉,所以写下了这篇骇人听闻的假新闻,这篇假新闻的报出使得原本就已经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而神经紧绷的民众狠狠一击。经专家验证这种“牛肉膏”并不是一种“毒药”,而是一种类似于鸡精的提用的佐料,在烹调牛肉的时候使用它可以进一步增强牛肉的香气,而并不是可以使各种肉变成“牛肉”的法宝。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