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13
3.1 生物性状13
3.2 功能和性状多样性指数14
3.3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14
4结论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渭河南部流域底栖动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对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的响应关系
引言:底栖动物的生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具有敏感且可预测的特点,近年来已经被逐渐应用于水生态健康评价和健康退化原因分析研究[1-2]。反映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性状包括:生物学性状“庇护所材料”、“外骨骼保护性结构”等,生态学性状“底质选择”、“运动与底质依赖关系”等[3-4]。底栖动物性状能够对胁迫因子变化(如土地利用改变和生物栖境退化)做出特定响应,确定对环境干扰较敏感的性状特征,及其变化的可能原因,而非简单记录物种数量的丢失或减少[5-8]。借鉴植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研究,底栖动物群落从生物的性状范围和分布,开始发展到性状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研究[9-10]。功能多样性以生物性状为基础,将物种多度和生物性状结合,考虑了群落中生物性状的分布和差异,能够表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11-12]。
已有研究建立了底栖动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对不同空间尺度环境梯度的响应关系,但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性状组成和功能多样性在不同生态区的相对作用比较研究依旧比较缺乏[2,13-14]。Dolédec等(2011)的研究发现,温带气候类型下不同生态区生物性状组成差异性较低,生物性状主要受大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受较小空间尺度环境胁迫的影响较小。在我国比较缺乏对不同生态区生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对不同空间尺度环境胁迫因子响应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通过比较我国中部渭河流域山区和平原生态区的底栖动物生物学性状组成和功能与性状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生物学性状和功能与性状多样性指数影响在不同生态区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利用生物性状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价提供数据积累,为不同自然干扰梯度和人类干扰梯度下的底栖动物群落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采样点位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后,由陕西省潼关汇入黄河,流域总面积134766 km2。渭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介于522-719 mm,年平均气温介于13.0-13.7 ℃[15]。渭河流域地貌复杂,河流贯穿陕甘的秦岭山脉和关中冲积平原,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易被水蚀[16];过去30年,渭河受到土地利用改变、点源和面源污染物输入、地表径流改变、泥沙沉积等人类活动干扰持续加剧[17-18]。
2013年6月在渭河流域的西安市南部溪流通过随机选点的方法选取48个采样点(图1),采样点位土地利用包括森林、农田和城镇三种类型。依据刘胤汉等(2002),该流域流经秦巴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山区)生态区和水土流失敏感的平原生态区;依据该生态分区类型,所有采样点25个分布于山区生态区,23个分布于平原生态区。 渭河南部流域底栖动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对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的响应关系(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2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