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不同寄生方式、首蜂产卵量和性比对后蜂后代数量和性比的影响 4
2.3 不同处理条件下后蜂产卵概率 6
2.4 不同处理条件下两种蜂的后代比例 7
3 讨论… 8
致谢…8
参考文献… 8
寄生七星瓢虫的两种啮小蜂种间竞争初探
瓢虫是重要的害虫天敌类群之一,对农林生态和生物防治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1]。一直以来,然而对瓢虫天敌的研究较少,其中又以研究寄生性天敌更为甚少[2-4]。目前已知的本土瓢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蛹的瓢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coccinellae Kurdjumov),寄生幼虫的瓢虫隐尾跳小蜂(HomaIotylus flaminus Dalman)和寄生成虫的瓢虫茧蜂(Perilitus coccinellae Schrank)等[5]。
瓢虫啮小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寡节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在我国曾记载的主要寄主为七星瓢虫、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 bipustulatus),分布于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云南等省 [6]。根据大英博物馆的小蜂总科数据库(Universal Chalcidoidea Database),该蜂分布于古北区、新北区、东洋区和澳洲区。还未记录有这种蜂分布的大陆只有南美洲(哥伦比亚除外)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7-9]。其寄主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整个瓢虫族(瓢虫亚科)和盔唇瓢虫族(盔唇瓢虫亚科)的种类,还有一些单个的研究报告记录了其还能寄生小毛瓢虫亚科小毛瓢虫属某种和草蛉科草蛉属某几种[10-12]。在野外调查中发现,被寄生的瓢虫中啮小蜂占比最大,且包含2个不同种。
内寄生的寄生蜂之间会发生竞争,它们之间的竞争从雌蜂产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雌蜂会通过各种行为帮助后代建立竞争优势,比如向寄主体内注入畸形细胞,PDV等物质。此外,产卵的时间先后也会对寄生蜂的体内竞争产生影响。同时,寄生蜂幼虫也能够在寄主体内对资源进行争夺。
本研究主要通过不同的寄生顺序和寄生方式,来研究两种蜂的产卵策略,揭示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瓢虫:实验所用七星瓢虫,来自于南京野外采集的成虫,于实验室内25±1℃下饲养三代以供实验所用。
瓢虫啮小蜂:由于两者为同属寄生蜂,且可从外观上区分:Oomyzus scaposus胫节中部为黑色,两端黄色,Oomyzus sp.则整个胫节均为黄色。故为了方便,以下分别简称为黑胫啮小蜂和黄胫啮小蜂。从南京野外采集的七星瓢虫蛹中羽出得到成虫,用实验室内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供其寄生,累代3代后以供实验所用。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野外采集自小麦田,室内用小麦为寄主在25±1℃条件下饲养累代以供瓢虫取食所用。
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来自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用清水浸泡膨胀后用基质种于25±1℃的养虫室。
1.2 实验方法
用实验室内累代的两种瓢虫啮小蜂进行寄生性实验:实验在25±1℃的温室内进行,选取出蜂1~3日龄、期间自由交配,喂以15%蔗糖水的雌性瓢虫啮小蜂,提供2龄的七星瓢虫幼虫供其寄生。实验单独配对置于透明玻璃指形管内进行。为探究寄生顺序(先、后)和寄生方式(1次刺扎、1次寄生)对两种蜂子代数量及其性比的影响,采用析因设计实验方法。将两种寄生方式定义为:1次寄生指寄生蜂爬上寄主开始刺扎到其自主离开寄主为止,期间通常针刺2次以上。1次刺扎指寄生蜂爬上寄主用产卵器刺扎1次后拟进行第2次刺扎前人为终止。
为消除寄生时间对产卵的影响,将两种蜂之间的寄生时间间隔控制在30 min以内。 寄生七星瓢虫的两种啮小蜂种间竞争初探(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2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