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3.5 低温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的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11
3.6 低温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12
3.7 低温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的POD活性的变化 13
结论 14
参 考 文 献 15
获得的成果 17
致 谢 18
1 引言
水稻( Oryza sativa L.)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低温冷害现象特别突出,是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区常遇的一大问题,如长江流域的“倒春寒”和“寒露风”会对水稻生长产生迫害。不管是外在的形态指标还是生理生化指标,低温冷害都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例如低温胁迫胁迫下的水稻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失绿黄化、局部坏死、产量降低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也常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1-3]。
水稻是喜温作物, 需适宜的温度才能良好生长。水稻因分布地区广泛, 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其生长也受到各种胁迫因素的影响, 如干旱、盐渍、低温、金属等, 其中冷害现象特别突出[ 4] 。水稻冷害已引起世界稻米生产国的广泛共同关注。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耐冷育种研究,虽有一定的进展,但突破不大, 其中挖掘利用耐冷品质的水稻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5]。具有抗寒性质的水稻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机制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减小低温冷害的伤害,从而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植物的抗寒性是指植物长期在低温环境生长,由多种专一的微效的抗寒基因调控,形成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并通过自身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筛选而获得的一种抗寒能力[ 6]。因此, 对低温胁迫下水稻生理生化进行分析研究,对于筛选和培育出抗寒品质的水稻具有重要的意义[7]。
1.1 低温对细胞膜的影响
水稻细胞内部结构精细,以细胞膜与周围环境隔离以保证细胞正常的代谢功能。水稻抗寒性与细胞膜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细胞膜为许多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的进行提供了场所。而且细胞膜结构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内部成分将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8]。论文网
龚明、王晨光等[ 9-10]实验研究发现,低温胁迫下水稻质膜受伤,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电解质渗透率随之也大大增加。李平等人[11]在实验中也发现类似的结果,低温吸胀下的水稻种子增加了电解质泄露,且不抗冷的水稻种子在低温吸胀下比抗冷品种电解质泄露率大。根系也有同样的现象:在低温处理下时间越长,电解质泄露越多。这是因为细胞膜膜脂物相发生了变化而导致的,因为正常情况下,细胞膜是一种流动的液晶相状态,而低温胁迫下,由于膜脂上的脂肪酸链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使膜外型及厚度随之发生改变膜脂物相变为凝胶相,可能在膜上产生孔道或发生龟裂,从而膜透性增大,电解质泄露,进一步破坏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12]。伴随细胞膜物相发生改变,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绿体性状发生改变由梭型变为圆型,而内质网、高尔基体空泡化,细胞核染色质发生凝集现象等[ 13]。简令成等[ 14-17] 认为低温胁迫可能最初引起膜上功能性蛋白质活性发生变化,然后导致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最终造成水稻膜结构的破坏及细超微结构的改变[ 7]。
1.2 低温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低温对水稻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7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