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淮安市公园常绿植物配置应用调研报告(3)

时间:2022-03-06 22:49来源:毕业论文
3。淮安市的基本情况 3。1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位于古淮河南岸,东与盐城市接壤,西邻安徽省,南与扬州市,北与连云港、宿迁市

3。淮安市的基本情况

3。1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位于古淮河南岸,东与盐城市接壤,西邻安徽省,南与扬州市,北与连云港、宿迁市毗连。淮安市区位于市域中心位置,盐河、古黄河、里运河、大运河自西向东流经市区,构成淮安特有的城市格局和自然风貌。城市的对外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境内铁路有新长铁路,公路有京沪高速公路、同山高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航道有大运河、盐河。全市面积10072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平原辽阔,地形西高东低,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3]。

3。2区域的自然气候环境

全市境内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界处,四季分明,热量充裕,雨量充沛,日光充足,无霜期长,贮雪期短,年无霜期约240天,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94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130-2430小时,最低气温为-21。5摄氏度,最高气温39。5摄氏度,东南风为主导风向,平均风速一般在2。9-3。6米/秒之间。

3。3区域的土壤分布与植物分布情况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淮安市市域多为黄淮冲积平原,土体结构以均质型和并质型两种为主,市域内除盱眙外土壤酸碱度为中性偏碱,花碱土较多。本市植物分布自北向南由落叶阔叶林逐步向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过渡,种类也随之增多。受黄河、淮河以及洪泽湖的影响,淮安市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南部为河湖相沉积平原,土壤主要有潮土和水稻土2类。

由于长期的垦殖,典型的原生自然植被仅存于湖滨海岸,并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代替。按江苏省植被区划,本市含3个植被区,即淮北平原西伯利亚蓼、海乳草、花碱土植被区;江北丘陵平原含有常绿灌木的落叶栎林、马尾松林区;里下河低地芦苇、眼子菜沼生水生植物群落植被区。 由于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淮安市自然植被在高强度的人为活动压力下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面积大幅减少,残存林地主要分布在盱眙县丘陵地区。虽然近年来人工造林量不断加大,绿化面积有所增加,但依然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4]。 

淮安市公园常绿植物配置应用调研报告(3):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9075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