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措施包括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法、电动力修复法等,工程措施具 有稳定、见效快的优点,但存在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二次污染隐患等缺点, 不适宜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因此,其不是一种理想修复土壤镉污染的方法。
化学治理[21]措施包括淋溶法、施用改良剂等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在短期内降 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但此方法因人为向土壤中施加化学药剂, 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该方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方法,重金属镉仍存留在土壤中,容 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其潜在威胁并未消除。此外,就修复后土壤的长期有效性 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来说,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植物修复[22]:植物修复的概念和类型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转移、容纳或转 化环境介质中有毒有害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使污染环境得到修复与治理。
它是一项新兴的污染环境治理技术,属于生物修复的范畴。广义上的植物修复技 术是指利用植物吸收、提取、分解、转化或固定土壤、沉积物、污泥或地表、地 下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技术的总称。而狭义上的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将某种特定 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 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回收)后即可将该种重金属移出 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与传统的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具有 绿色、环保、经济等优势。植物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机理主要依靠植物萃取作用、 根系过滤作用、植物挥发作用和植物固定化作用。
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与传统的化学修复、物理和工程修复相比,植物修 复技术有一些显著的优点: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对土壤扰动小, 可永久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并可大面积修复受污染土壤。另外,在污染土壤上种 植植物对环境有绿化和美化作用,并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持,易于被人们接受,目 前已有学者开始研究用观赏性植物进行修复。此外,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植物 修复技术成本较低。植物修复技术目前仍处在实验阶段,对于污染环境治理的具 体应用而言,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受其局限性制约,无法大面 积应用于实地修复。
1。4 磺胺类药物的介绍
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生素药物,临床使用已经有 50 多年了。磺胺类 药物的主要特点是:抗菌谱比较广泛,性质稳定,使用简便等[23]。磺胺类药物包 括磺胺噻唑,磺胺甲恶唑,磺胺米隆,磺胺嘧啶等[24]。细菌与磺胺类药物接触后, 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甚至消失。细菌对磺胺类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在 用量不足或者疗程不够时更容易出现。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是因为细菌改变了自文献综述
身的代谢途径,如产生很多的二氢叶酸的合成酶,或者直接利用环境中的叶酸, 肠道菌丛常会通过 R 因子的转移而扩散。当与抗菌增效剂一起使用时,可以减少 抗药性的发生情况。由于细菌对各种类型的磺胺类药物均会产生抗性即通产所说 的交叉抗性(细菌对某一种磺胺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对另一种磺胺类药物也会 不产生效果。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因磺胺药的作用是抑菌而不是杀菌。因此 想要保证磺胺类的抗菌效用,必须在很长的时间段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磺胺
类药物吸收后分布在全身的各个组织中,其中以血液,肝脏,肾脏中的含量最高。
大多数的磺胺类药物甚至能够透入脑脊液中。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后有相当的部分 会与血浆蛋白进行结合,结合后的磺胺类药物会暂时的失去抗菌作用,不能透入 到脑脊液中,不会被肝代谢,也不会被肾排泄。磺胺类药物对很多革兰氏的阳性 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诺卡式菌属,衣原体及一些原虫产生抑制作用。在阳性 菌中对磺胺类药物具有高度敏感者有链球菌及肺炎球菌;中度敏感者有葡萄球菌 及产气荚膜杆菌。阴性菌中敏感者有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 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而对病毒、螺旋体、锥虫无效,并且对立克次氏体不 但无效,反而能促进其繁殖。现在普遍认为不同的磺胺类药物,其抗菌力的差别 是在量的方面,而不在质的方面。对某一种类型细菌效价最高的化合物,对其他 类型的菌效价也高。 重金属镉对土壤磺胺类抗生素抗性菌影响及抗性菌特性研究(6):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9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