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备系统在长期的整个使用过程中,装备的稳态可用度反映了系统在经过一次次的磨合之后并逐步稳定下来以后的装备可用度。把它翻译成数学的语言,就是装备系统的工作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的可用度[1]。从装备的稳态可用度的定义可以看出,当人们从装备整个寿命过程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装备的战备完好性与任务持续能力时,稳态可用度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装备的稳态可用度参数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武器装备的研发和使用过程中,该参数对于推动装备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装备系统如何获得较高的可用度是当前和未来作战系统研究的特别重要的目标之一,根据以前的研究表明,一个复杂系统的可用度会呈现出一个波动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波动情况会逐渐地减小并且会趋向于稳态可用度。
在一个新装备或新系统投入使用的初始阶段,它的可用度的确会存在上下波动的情况。例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军队的第3代战机F-15装备部队的初始时期的一次演习当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备用零件等原因,72架F-15中仅有27架能够正常飞行,其余的飞机被迫无法飞行,也就是说当时的装备可用度只有37.5%,并且,美军F-15在平时训练时,能够持续飞行的飞机平均只占装备总量的9%,而且每出动一架次就需要文修十五个小时,因此,F-15战机在当时并没有什么作战的能力,而且因被戏称为“车间女皇”。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F-15战机的可用度却达到了93.7%。显然,在经过多年的使用、文修和保养后,该战机的可用度呈现出了很大幅度的波动。
同样,对于民用产品而言,随着产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产品功能与结构及其使用与保障比过去更加的复杂,研究人员等对于这些复杂系统故障和保障规律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跟上,直接导致了产品在使用初期故障率高,保障不到位,可用度水平很低,可用度波动较大等情况。例如京沪高铁投入运行的第一个月,由于故障造成的晚点事故多达6起,对于高铁走出国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文献[4]给出了一组仿真算例,表明了在相同稳态可用度的条件下,系统瞬时可用度相差很大。文献[5]研究进一步给出发现系统瞬时可用度产生波动的现象大多发生在系统投入使用的初期。
显然,传统的稳态可用度已经不能用于当前出现的新的问题的研究,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来解决这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
装备的瞬时可用度反映的是系统在使用时任意时刻系统的可用度,它是装备使用时的一个日历时间函数。由此可见,我们可以使用装备的瞬时可用度来描述,分析装备系统使用过程中可用度出现波动的问题。
相关部门正是基于上述理论以及工程上的研究和需求的背景,所以提出了相关的课题以找到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1.2 瞬时可用度波动问题的研究方法
装备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波动的问题的研究一般分为从现场的数据统计和概率数学模型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2.1 数理统计
根据可用度的定义,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原理可以直接得到现场数据的相关结论,即建立在统计意义上的瞬时可用度的波动曲线,例如背景中F-15战机在投入使用初期和数年之后可用度的统计值。然而,建立在统计意义上的可用度,我们只能看到它波动,但是至于它为什么会有波动,怎么控制甚至于消除它的波动就没有办法直接回答。
1.2.2 数学模型法
为了回答上述波动为什么产生的这个问题,引入数学模型方法,利用建立的可用度模型和根据模型寻找到的求解方法,根据已经建立的参数体系,可以分析得到波动发生的原因或者是影响波动情况的主要因素。 一般概率分布下系统瞬时可用度的波动分析(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3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