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小学数学建模研究
3。1 小学数学建模的作用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将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处理的过程,解决的是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去超市购物、安排春游的路线、预测中奖结果等。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化的眼光去探寻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发掘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主动积极地去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大胆做出假设并尝试建数学模型,从而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3]。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引入数学建模,不仅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建模去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需要用数学建模方法去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生活场景与要求。解答问题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最终还是要看求出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能否经受得住长期的检验。在小学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此外在解决新的实际问题时,已有的数学模型并不能够完全符合题目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修改数据或者改进模型。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改革教学模式,推进教改进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活动,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清晰可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简单而枯燥的格式模仿、反反复复的记忆以及大量疯狂训练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实践和创新。这种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得到些许提高;能够使学生利用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化的能力,并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领会数学的奥妙,感悟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将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3。2小学数学建模的步骤
1、创设情境,准备模型
数学建模是需要以一定的问题情境作依赖的,因而学生只有充分深入地了解问题情境,对问题情境中的本质因素进行准确获取后,才能够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4]。因而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准备模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方式设疑启发提问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建模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班级举行踢毽子比赛,5名男生一组,4名女生一组,倘若男生队踢了45,女生对都踢了40个,那么可以说男生队踢毽子水平比女生队高吗?学生们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说:“不可以,男生队、女生人数不一样”。此时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追问那怎么判断这两队的踢毽子水平呢?从而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建立“平均数”的概念。这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巧妙的联系,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去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并能够借助这些生活经验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学生有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做铺垫,不仅可以为建立数学模型减轻一定的负担,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积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的热情和耐心。文献综述 基于数学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9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