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查询2002——2013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研究论文上百篇,专家分为四类进行研究。
曲宗湖、杨文轩(2002年)研究认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便于调动多数学生自觉参加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的体制健康水平提高,全面发展学生整体素质。
王润斌、谢晨(2006年)研究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和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思想的重要环节。
孙广伟、薛存波(2006 年)研究认为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分布上存在较大不平衡性男生以球类为主,女生以跑步为主,球类运动也占较大比例。篮球、足球成为男生的主要活动项目,跑步成为女生的主要活动项目。
林晓辉(2006 年)研究认为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与同学(朋友)结伴活动和单独活动。男女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形式选择上有明显性别特征,男生喜欢结伴活动,女生更多是个人单独活动。
武亚敏(2010 年)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中表明,学生自身因素主要有: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考试压力、就业压力;运动兴趣爱好、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运动毅力;学校体育环境因素主要有: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场地设施、周围学生参与运动的情况、体育课程设置。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媒体对体育的宣传、社会体育运动环境、家庭体育氛围。
蔡瑞广、邱梅婷(2008年)研究认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课外体育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身体练习,来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课余生活,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并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定义为为了实现高校体育目标,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等一系列综合活动的模型或策略。
潘明英、赵洪明(2013年)研究认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模式归结为四种:有组织的锻炼模式、俱乐部模式、大学生自组织运作模式、特定组织及功能运作模式。吴立柱、司鹏巧(2010年)研究认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促进了学生体育课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加深了对体育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在增强体质、增进心理健康、培养能力,还是在强化特长、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综合前人的研究,可以将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归为五类,即课外辅导型、体育竞赛型、自选活动型、体育俱乐部型、发展体能型。
综上,普通高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并不顺利,虽然有许多活动,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让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更好地开展,对师范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模式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探究(3):http://www.youerw.com/tiyu/lunwen_4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