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在50年代的学术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美国IRE于1951年成立了信息论组,并且于1955年IRE又正式出版了信息论汇刊。60年代信道编码技术发展到了高峰,找到了大量可纠正多个错误的码,而且提出了可实现的译码方法。其次是卷积码和概率译码有了重大突破,提出了序列译码和ViterbiYI 译码方法。到了70年代,有关信息论的研究,从点到点间的单用户通信推广到多用户系统的研究。1972年盖弗发表了有关广播信道的研究,以后陆续有关于多人接入信道和广播信道模型的研究。
如今网络的发展已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其快速的发展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怎样准确地把一方的信息传达给另一方,无失真编码技术体现出了其功能与作用。无论是数字图象压缩,还是视频和音频都需要用到编码技术。我们可以从一些商品上的粗细条纹组成的标签中得知生产厂家的生产日期和价格,设计采用的都是条形码的形式,非常的方便有用。每当一本书要出版,都会被给予一个国际标准书号(ISBN),从而图书的销售和编目收藏工作被极大的方便了。总而言之,无失真编码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运用。
2. 研究课题综述
2.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通信领域内,人们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解决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一重大问题。信源存在冗余度的原因是由于信源符号之间存在分布不均匀和相关性所产生,因此减少冗余则是信源编码的主要任务,要想减少冗余必须通过针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的统计特性,达到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和最短的码字序列之间转化,从而来适合信道传输并且提高传输效率,也即是提高通信的有效性。现今数字通信已经成为当代主流得通信技术,模拟通信已被完全取代。而原始电信号通常为模拟信号,要想让模拟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必须完成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化且该转化必须在发送端完成。现今的移动通信才是通信研究的重点。由于信道的频率资源在移动通信中相当有限,因此更加突出对有效性的要求,对信源编码的研究也更为需要加深。
2.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与水平
2.3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理解通信系统理论,包括抽样、量化、编码的原理、方法和过程;
2. 运用仿真工具MATLAB软件,对抽样、量化、编码的原理仿真模型进行设计;
3. 分析与说明仿真过程中的各项步骤以及仿真结果。
3.信源编码理论
3.1 概述
信源编码理论是信息论的重点理论之一。而信源编码也包含了的两个重要定理: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和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这两条定理是信源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是连续信源或模拟信号编码的基础,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则是离散信源或数字信号编码的基础。
信源编码在通常情况下可细分成四类:离散信源编码、连续信源编码、相关信源编码和变换编码。离散和连续信源编码针对独立信源编码问题进行讨论,相关信源和变换编码针对非独立信源编码问题进行讨论。连续信源仅能做到限失真编码,却不能够做到无失真编码。无失真编码仅有离散信源能做到。
3.2 连续信源编码
由于连续信源的输出消息在时间和取值上均是连续的,因此其与离散信源的编码方法有所不同。它要经过在时间上进行采样,在取值上进行量化,最后再进行编码这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信息的缺失,所以连续信源编码属于限失真编码。根据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信息率失真函数R(D)对连续信源编码的编码效率进行了限制。 离散与连续信源编码的仿真研究+matlab代码(2):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3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