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结果承载能力的影响:当构件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构件受到外在的压应力作用,这时构件承载的截面便不能再承受额外载荷,这减小了构件承受额外载荷的有效截面积,件构件的稳定承载力降低;
(3)对结构静载荷的影响:焊缝残余应力会在脆性材料结构件中不断增加,达到屈服极限后使结构件断裂;而对于塑性材料的构件,残余应力会阻碍塑性变形,从而大大降低其静载荷;
(4)对构件应力的影响:焊缝中的残余应力会与变荷载产生的应力相重合,总应力值将变大,将对结构抗疲劳强度产生影响。比如焊接构件中存在较大残余应力的部位,应力较为集中,疲劳强度则较低。应力集中系数的增大导致残余应力的影响逐渐增大;
(5)对于构件尺寸的影响:会影响构件尺寸的精度和构件的加工精度,由于残余应力存在使得结构件本身不再处于平衡状态,构件会发生形变,加工精度没有以前好;
(6)对于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焊接结构中残余应力的存在时,构件中的部分截面会较早的达到屈服极限。之后这部分截面发生塑性变形,降低了材料的整体塑性变形能力。塑性降低将导致部分截面脆性趋势加剧,这使得构件更容易出现脆性断裂。
1。3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由于残余应力的危害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测量,了解其分布。测试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两类:机械释放测量法和非破坏无损伤测量法。机械释放测量法的原理是对被测构件使用机械加工,在构件所测位置切去部分材料,从而使所切位置的应力得到释放,然后测量构件的应变,使用构件应力释放后的应变计算出应力的变化。此类方法主要包括盲孔法、逐层铣削法、切条法等。而非破坏性方法包括电子散斑干涉法、中子衍射法、射线衍射法、超声冲击法、磁性法等,测试时,几乎不会进行任何切削加工,保证材料的完整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发明了一些新的残余应力测量技术:无损电测法、云纹法、压力叠加应力测量法、反向叠加应力、热评估法硬度、数字散斑法等。各应力测试方法检测深度如下图。
图1。1 各种应力测试技术大致检测深度示意图(破坏性为阴影部分)
由于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很多,这里不一一叙述,本课题主要采用盲孔法和轮廓法对焊接构件残余应力进行测量。下文主要对着两种方法进行介绍。
1。3。1 盲孔法
盲孔法基本原理是在具有残余应力的构件表面上加工出一个小孔,由于应力释放,小孔周围的金属发生应变,通过在孔周围粘贴应变片,测量这些区域产生的应变,最后计算得到小孔区域原有的残余应力。该方法具有设备较便宜、易于现场操作、测试精度高、技术成熟以及不需要校正试验等特点,但其测量精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应变片粘贴质量、钻孔是否存在偏心、钻削附加应变等。由于钻孔法在机械法中对工件破环最小,故应用较广。
1934年,德国学者J。Mathar提出了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4]。由于电阻应变片的发明,盲孔法得到很大的进步。Riparbelli、Suppigger及Ward等学者研究了盲孔法的基本理论及测量方法。其中W。Soete等人提出了使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残余应力,即所谓的Mathar-Soete法。多年来,盲孔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测量精度得到极大的提高。美、德等国家已经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1992年我国制定了船舶行业标准CB3395-92。
1。3。2 轮廓法
轮廓法基本原理是基于弹性叠加原理,将构件完全切割开来,释放切割面的应力使其产生变形,测量出其变形轮廓,再通过线弹性有限元求得垂直于切割面方向上的残余应力。该方法虽然具有破坏性,但测试简单、对微观组织不敏感、经济适用、可获得测试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