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孩子们还没有结婚,仍然跟父母住在一起。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从出生就在的家庭。
出现:美国最开始,网络上开始流行 爆火:一些电影,电视剧里面体现出来。 现状:广泛的普及应用,有些人生活在原生态家庭是幸福的,而有些人是不幸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深刻影响。原生家庭会给予我们力量、资源和良好品质,也可能会带给我们失望、伤害。关于原生家庭,我们需要理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一、原生家庭在人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0-6岁,我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对人格的建立和塑造有一定影响。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以来,人们增加了对人生早期经历的关注。当觉察到自己有某些不健康的行为模式时,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回溯童年,去原生家庭里寻找创伤的根源。的确,我们的依恋模式等很多方面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二、原生家庭要为所有的行为模式负责吗?
原生家庭不可能背所有的锅,也不可能直接把我们塑造成完美的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们生活的环境,绝不仅仅只限于原生家庭。
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反思过,我们很多好的行为模式也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就像我们绝不能把自己批评的一无是处一样,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的原生家庭亦然,绝对完美和完全不幸的原生家庭都很少见。
三、童年受过创伤,这种不幸会伴随终生吗?原生家庭
只要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场面,不是每天以受害者自居,我想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笃定这份创伤会影响自己一辈子,进而感到无力、悲观,所以在很多问题面前,都会觉得被动,无意识地逃避。和他人相处时,总会无意识地被拉回“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中,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做一些事。
即使有些伤痕仍在,带着伤痕活下去又有何不可,尝试抚平或者正视它们,才能从以前的状态解脱出来。过去你是受害者不等于现在你是没有力量的。相信自己,不妨时常用这样的信念,来自我暗示:我童年的不幸不代表着一生的不幸。被动和无力的,是过去的我,而不是此刻的我。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发展出更大的力量,也能寻求更多支持。
四、我们为什么要回顾童年?原生家庭
我们探索童年、揭开伤疤,并非为了把自己困在过去、自怨自艾,而是为了接纳和理解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这样的“理解”可以转化为内心的资源和动力,帮我们朝新的方向,试着迈出步伐。也就是说,我们回顾童年经历,是想了解我们现在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度过当下。
我们慢慢长大,变得越来越有能量。世界缤纷复杂,我们也慢慢更有能力去应对。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高校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率逐年升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其深层原因,大多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与其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