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后备力量。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作为组成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体现,是大学生本质与特征的反映。而处于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缺失、功利化严重、物质欲强烈、过分自我等问题。本文通过探析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中的现状和基本问题,结合国内外形势分析原因,从而提出合理的办法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调适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合理的精神需求的形成,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出思想上成熟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0548
毕业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精神需求;引导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pirit Requirements and Their Guidance
Abstra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need high-quality talent main reserve forces。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spiritual life, the spiritual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embodiment of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ir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I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value persit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w the lack of ideal and faith, utilitarian, material desire strong,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too much ego。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sis the spiritual demand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basic problems,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alysi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way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bugg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form positive and reasonable spiritual nee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ivate a mature ideological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spiritual needs; guide
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肩负着时代的光荣和责任,是时代骄子和标志,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脑力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长远角度来看,当前大学生精神需求问题,将可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未来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然而,在如今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交流国际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缺失、功利化严重、物质欲强烈、过分自我等不健康的精神需求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其全面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精神需求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 大学生精神需求概述
(一)精神需求的含义
需求是主体对其生存发展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是主体对特定对象的获取并享用所具有的内在力量,也是主体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1]提出的人的双重存在论表明,人既是客观存在物,同时又有自己的主观世界。[2]这就可以将人的需求分为作为客观存在的需求和主观世界的需求,人的主观世界的需求即人的精神需求。
目前学术界对于精神需求定义的界定尚不明确,但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对“精神需求是什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给出了一定的说法。张艳国教授认为“精神需求是依赖于物质需求,又保持独立性,在社会环境和现有条件影响下,社会秩序、社会生活等有关于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在精神方面所产生的强烈需要”。[3]学者司前则从心理是否平衡来说明精神需求,指出“精神需求是产生于主体主观心态和社会与环境间的不平衡,及为了获得平衡所产生的冲动和所作的努力。精神需求又总是对一定对象的精神需求,随着一定对象的获得、一定目的的达到、一定不平衡的消除,精神需求就得到了满足。”[4]另外,从心理学出发的郁顺华学者认为精神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为维持和满足自己精神世界存在从自然物种成为人并且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而产生的主观欲望和实践冲动”。[5]而从情感角度看待精神需求的学者常启云则独辟蹊径地认为,精神需求是“源于某种特定情感的缺乏导致对特定情感对象的期盼、等待状态及其取得而产生的实现该情感满足的强烈愿望”。[6]除此之外,国外学者对精神需求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是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 E。R。G 理论、麦克莱兰成就需要理论以及的精神需求理论。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将人的精神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方面都涉及到了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的满足;[7]奥尔德弗的 E。R。G 理论从人类三大核心需求——“生存需求、相互关系需求和成长发展需求”出发,其中“生存需求和相互关系的需求是基础性的需求”,[8]这两个需求继承并发展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而成长发展的需求是对马斯洛理论的创新和突破;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分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三者有机统一”,实现了人的精神需求与事业感、人生意义和价值实现的紧密联系;[9]精神需求理论是以具体个人为出发点研究的,从各个生命自在特点来探求个体精神需求,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是人的潜能的发挥、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开拓,追求的精神层次更高。[10]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