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解决作为一种非诉讼解决方式,在目前农村纠纷的司法解决难以施行的情况下更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农村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法治构建可以参照一般行政解决机制的做法,采用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裁决三种方式。

关键字:农村纠纷行政解决法治构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论文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分日趋复杂,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增多,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呈上升趋势。而有效预防。成功调处好农村社会的矛盾纠纷,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行政解决作为一种非诉讼解决方式,在目前农村纠纷的司法解决难以施行的情况下更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因此,本文就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的构建作些探讨。

一。农村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含义及特点。

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主要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对特定的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采取裁决。调解。复议等方式予以解决的机制。从目前情况来看,行政机关在解决农村纠纷的范围。方式。组织与程序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解决机制在处理范围上具有特定性。

法律对行政机关解决农村民事纠纷的范围采取的是法定列举的模式。只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具有对特定民事纠纷的处理权时,该行政机关才有法定的处理权;如果没有法律规定的授权,行政机关就不享有法定的处理权。农村行政争议与一般的行政争议一样,在纳入行政复议范围的问题上,也具有范围的特定性。如行政复议法规定,只有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才可以单独依法提起行政复议。而对于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则必须是附带的情况下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法还明确列举了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时,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得提起行政复议。

2。行政解决机制在处理方式上具有多样性。

有关法律在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的处理方式上往往具有很大的概括性,一般只是概括性地规定由人民政府处理“(土地管理法第16条)。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森林法第17条)。由有关人民政府处理“(草原法第16条)等。当然,也有一些法律明确规定了具体的处理方式,如水法第56条。第57条分别规定了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和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于法律只概括性规定由行政机关处理“或依法处理“的情形,事实上行政机关就具有了处理方式的选择权,可以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裁决“。责令“。确定“等处理方式,也可以采取非强制性的调解“等处理方式。因此,行政机关处理农村的民事争议在手段上具有多样性,既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手段,也可以采取非强制性的手段。

3。行政解决机制在处理主体上具有法定性。

在具有特定民事争议处理权的机关一般为人民政府,而不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比如,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土地管理法第16条);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森林法第17条)等。可见,对民事争议的处理主体具有明显的法定性,且法律将纠纷的处理权主要赋予了人民政府。在农村行政纠纷的解决上,不管是村民自治权纠纷,还是可以纳入行政复议的纠纷,其在纠纷解决主体上也明显具有法定性。

4。行政解决机制在处理程序上一般具有前置性。

有关法律在解决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民事纠纷时,往往规定了先由纠纷的当事人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再由人民政府处理,对人民政府处理不服的,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土地管理法第16条。森林法第17条都有类似的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另外,行政复议法第30条还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此看出,在涉及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行政纠纷上,也是采取行政解决强制前置制度。

5。行政解决机制在处理效力上一般具有非终局性。

在现代社会中,解决纠纷的终局性机关应当是法院,而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最终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一切法律纠纷都应通过法院的诉讼程序解决,法院对于纠纷及相关的法律问题有最终的裁决权。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权利是否受到侵害属于法律争议,不管其是民事争议,还是行政争议。刑事争议,都应当由法院作出最终裁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都有请求法院裁判之权利。行政机关在解决纠纷的功能定位上,基本体现了司法最终的原则,在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处理特定范围的民事争议权限的同时,基本都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争议的解决往往也遵循司法最终的原则,如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1款虽然明确规定了复议前置的情形,但仍然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目前农村纠纷行政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法律体系仍处于发展完善过程中,特别在农村国家正式的法律秩序还未形成,这就导致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缺乏科学体系。

目前,行政机关的纠纷解决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强制性的手段和非强制性的手段,如何配置这两类手段却没有具体的制度安排。法律往往概括性地授予行政机关处理“。裁决“。责令“。确定“。调解“等权限和手段,规范性和约束性比较缺乏,可以说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的体系尚未建立。行政法的比例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为方式和手段选择上应当选择给当事人造成最小侵害且能达到目的的行为和方式。在纠纷解决上,行政机关的手段选择也应当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并形成一定的行政解决纠纷的体系。如英国解决社会纠纷机制是由法律规定的法定途径,并且是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其中不同制度之间分工精细。彼此配合。衔接良好,基本上不存在纠纷解决的空白地带,且以司法解决为终点,使得整个社会在有序中平稳前行[1]。因此,如何整合和完善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

(二)承担农村纠纷行政解决任务的机构与人员缺乏一定的中立性。

有关法律对行政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主体往往规定由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处理。至于该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由哪个机构或人员具体负责处理,则没有任何法律要求。此外,专门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复议制度在具体承担解决纠纷的机构与人员上也不具有独立性。行政复议机构只是不隶属于行政争议的一方行政机关而已(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除外),行政复议机构与人员完全属于行政系统,不具有真正的独立性与中立性。这样的纠纷行政解决机制明显不符合人们对解决纠纷主体公正性的期待。

(三)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的类型狭窄,解决纠纷的手段单一,不符合行政机关的职能定位。

由于行政机关解决争议的范围具有特定性,只有法律规定属于行政机关解决范围的,行政机关才有权力予以解决,这完全符合法治行政的要求。但是有关法律对行政机关解决特定纠纷的类型存在范围狭窄的问题。就行政机关以裁决“的方式解决特定民事争议而言,有关法律就显得比较保守,大量涉及专业技术性。政策性较强,与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并没有纳入行政机关的纠纷解决机制中。

同时,行政机关普遍存在着不愿作被告的心理,他们宁愿将需由自己处理的纠纷推出去,也不愿自己揽下来,承担当行政诉讼被告的风险[2]。因此,即使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处理“的纠纷,行政机关也会千方百计地使用调解“的方式处理,这样就事实上出现了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手段的单一性和趋同性。

其实,行政机关处于社会管理的最前沿,能否及时化解社会纠纷与矛盾是衡量任何政府施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推进法律与秩序[3]。政府是解决社会纠纷与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首要责任主体;法院只是社会矛盾与纠纷的最终裁决者。行政机关在解决纠纷与矛盾上的退缩,完全不符合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

(四)行政机关解决特定民事纠纷的程序规范不足。

除了行政机关解决行政争议有行政复议程序作为保障外,行政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程序也极为匮乏。目前,大量单行法律对行政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权限作出规定,但往往并没有对具体的处理程序作出具体的法律规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原因之二是由于有关主管部门尚未重视程序对规范行政权的作用,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规范。没有对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的权限行使的方式。步骤。时限。顺序等程序性问题的严密规范,势必会损害公众对行政机关解决纠纷公正性的信赖。因此,程序性规范匮乏是制约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机制发挥作用的一大障碍。

三。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构建的法治构建。

目前情况,就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构建而言,可以参照一般行政解决机制的做法,采用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裁决等三种方式。而如何对这三种行为方式进行法律规范是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立法成本角度考虑,目前不可能针对农村纠纷单独制定法律,只能依托现有的法律体系予以解决。也就是说,农村纠纷的解决方式的法律规范仍然通过普通行政行为法的规范予以解决。

在理论上,对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问题历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单独立法模式;另一种是统一立法模式。单独立法模式是通过分别制定行政调解法。行政裁决法。行政规划法等途径实现行政法治化;统一立法模式认为,对于行政行为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典的形式予以法治化。目前,这两种模式在各国法制实践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值得注意的是,统一立法模式是各国行政法学界的目标,至今也没有哪个国家已经实现,最多只是实现了行政程序制度的统一法典化。就调解。仲裁。裁决这三种行政行为方式而言,应该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中对这三种行为方式予以规范和明确,可以考虑单列若干章节予以解决。

至于这三种行为方式所涉及的实体问题,则由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明确。这是因为:

一是调解。仲裁。裁决在程序问题上具有共性,可以在一部法典中予以规范。这三种行为方式在程序问题上存在着大量的共性,如都必须遵循程序合法性原则。公开原则。参与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等一般法律原则。在行政决定的具体程序上也具有若干共性,可以在一部法律中规定,如程序的启动。调查。证据。听取意见规则。效力。期间。送达等问题。可以说,所有行政行为方式在程序上都具有共同的一些规则,这也是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客观基础。已经将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列入立法计划,因此,有关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的行政方式的程序问题完全可以列入行政程序法中予以解决。

二是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中的调解。仲裁。裁决所涉及的实体问题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专门性,应当通过具体的法律规范予以解决。社会纠纷的类型很多,既有民事争议,也有行政争议,对于哪些纠纷可以进入行政机关的解决途径。由哪个行政机关处理。行政机关有什么样的处理权限等具体的实体问题,则应由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明确。

(一)行政解决机制之一: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行政机关居中调停或协助以达到自主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行为方式。行政机关在调解中无权强加某一结果给争议的各方当事人。可以说,行政调解是行政机关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权威地位,对争议进行的劝导。行政机关在使用调解的纠纷处理方式时,可以尝试采用鼓励双方交换信息。提供新的信息。帮助当事人理解彼此的观点。促进富有成效的情绪表达。处理当事人在理解和利益上的分歧。鼓励灵活性。激励各当事方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创造符合所有当事人利益的解决方案等手段,促进当事人纠纷的有效。自主解决[4]。从适用类型而言,行政调解原则上没有适用限制,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社会纠纷类型。行政机关解决社会纠纷不管法律是否将该纠纷的解决赋予行政机关管辖,只要该纠纷与行政机关的事务管辖权有关,该行政机关就可以使用调解的方式化解社会纠纷,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

一是调解的主体与人员必须合法。行政调解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是具有代表行政机关主体资格的人员。如果不是行政公务人员进行的调解,就不是行政调解,而是民间调解。行政调解之所以在纠纷解决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原因就在于行政调解人具有解决相应纠纷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与经验基础。因此,行政调解的首要条件就是主体资格合法。

二是行政调解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调解虽然是一种灵活性的纠纷处理机制,但也必须与成文法的明确规定相一致。行政调解的处理结果不得与明确的。强制性的成文法相冲突。灵活性也是在法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绝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和和稀泥“。行政调解是一种更多地吸纳当事人的意见。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和决定权,而行政机关居中起引导。斡旋。沟通。桥梁的作用的纠纷解决机制,但处理结果不得与法律明确规定相抵触。

三是行政调解必须尊重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调解最为关键之处是纠纷的调处者不具有强制性,而是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因此,行政机关在调解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不得采取强制性。命令性的措施,逼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如果所谓的调解“具有强制性,则就属于行政命令。调解的最大特征就是纠纷的当事人拥有对结果的控制权,所以行政机关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意见,不得强制。

(二)行政解决机制之二:行政仲裁。

行政仲裁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按事先或事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争议的事实和权利义务作出判断和裁决,以解决争议,维护正当权益,当事人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制度。

从性质上讲,行政仲裁既是行政行为,又是仲裁行为。它一方面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为,因而具有行政行为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仲裁行为,因而具有仲裁的某些特征。行政仲裁的这一双重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是行政仲裁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仲裁只能是行政机关实施的仲裁行为,而非行政机关所实施的仲裁或者不完全是由行政机关所实施的仲裁,都不能叫行政仲裁。这是它作为行政行为的体现。

二是行政仲裁必须以发生争议的当事人的自愿申请为前提。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争议的当事人的自愿请求,而是行政机关主动依职权而实施的裁决行为,就不是行政仲裁。这是它作为仲裁行为的体现,同时也是它与行政机关实施的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区别。

三是行政仲裁是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仲裁的仲裁行为。

因为行政仲裁行为可以因争议当事人一方的自愿请求,也可以因争议当事人双方的自愿请求而产生。而民事仲裁等一般的仲裁行为则只能争议当事人双方共同的自愿请求才能产生。这是行政仲裁与一般仲裁行为的区别。

四是行政仲裁要求行政机关与争议当事人双方没有利害关系,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仲裁的公正性。如果行政机关与发生争议的双方或一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那么,它就不能以第三者身份居间对该争议进行仲裁。这是它作为仲裁的又一要求,同时也是它与行政机关实施的其他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的区别。

然而,根据1995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除了劳动争议仲裁与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外,其他行政仲裁都被废止。显然,行政领域引入仲裁机制的力度还不够,对于环境领域。土地领域等专业性较强的纠纷,还可以大胆引入仲裁机制。就农村地区而言,这些纠纷往往具有影响面大。涉及主体多等特点,也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特点,因此,构建相应的纠纷行政仲裁机构对于农村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我们建议在县级人民政府下设立农村纠纷的仲裁机构__农村纠纷仲裁委员会,专责处理特定的农村纠纷。从具体的法律途径而言,可以考虑在修改农业法时,增加一章专门就农村纠纷的仲裁机制作出规定,内容包括农村纠纷仲裁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以及管辖。申请。受理和审理程序等。

(三)行政解决机制之三: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的含义在行政法上素来具有极大的争议性。

狭义的行政裁决仅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的明确授权对特定的民事争议进行裁断;而广义的行政裁决则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进行的裁判,包括狭义的行政裁决和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复议。现代行政权客观上已经渗透到特定的民事争议领域,这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的法律也明确授权由行政机关解决特定的民事争议。

行政机关对行政争议更是拥有纠纷的裁决权,这种纠纷裁决权不需要法律的明确授予,而是行政系统的一体性。自主性和尊重行政机关的优先判断权的必然要求。因此,行政裁决就是行政机关使用裁决程序对特定的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作出的裁判。这一考虑,国家应该对现有的行政复议制度进行合理的重构和发展,以适应行政裁判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是将狭义的行政裁决范围纳入行政复议渠道中,从而实现行政争议与特定民事争议的管辖机构重合。行政机关解决特定民事争议的理由和标准就是该民事争议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允许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争议时,一并解决民事争议具有足够的正当性。

二是改革现有的行政复议体制,考虑建立统一的行政复议机关,负责行政复议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取消各行政部门均设立行政复议主管机构的做法,在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置隶属于人民政府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行政复议机关,即行政复议委员会,包括县行政复议委员会。省行政复议委员会和中央行政复议委员会等。行政复议委员会由行政机关。管理专家和法律专家共同组成,分别审理所辖范围内的行政复议事宜。同时考虑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的需要,在一些特殊行业中可以以行业领导权和业务管理权为核心建立相应的行政复议机关。如仍可设立专利复审委员会和商标评审委员会,作为专利权和商标权行政争议的行政复议机关。

[6]三是完善相关的行政复议程序规则,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对现行行政复议制度加以相应调整和完善,使其真正成为有效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准司法性质的行政审查机制。应当增强行政复议程序的公开性。对抗性和公正性,通过公开。公正。具有准司法化的复议程序保障,实现复议在解决纠纷上的公正性。在具体制度的安排上,逐步建立行政复议的回避制度。听取当事人意见制度。双方当事人对质制度。复议委托代理制度。复议案件材料公开制度。复议庭审制度以及健全告知诉讼权利制度等。增设复议监督机制,即由特定的行政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复议决定发现确有错误,可以依法再次作出处理的监督程序。当然,提起这一程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由有复议监督权的行政机关提起;二是必须是发现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复议裁决。决定确有错误[7]。

参考文献:

[1]应松年。构建行政纠纷解决制度体系[J]。国家行政学报,2007(3):27。

[2]张树义。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研究__以行政裁决为中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24。

[3]张越。英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60。

[4][美]斯蒂芬·B。戈尔德堡。弗兰克E。A。[M]北京:桑德等著。蔡彦敏译纠纷的解决__谈判。调解和其他机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5。

[5]彭书清。关于建立统一行政复议机关的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1997(2):38[6]杨惠基。完善行政复议监督制度的思路与对策[J]法学,1996(1):21。

上一篇:公用企业垄斷法律规制的实施障碍及其對策研究【9350字】
下一篇: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3848字】

高职院校经济法課程教學改革探析【3001字】

雾霾天气引发的法律思考【2652字】

雇工致人损害归责理论研究【6514字】

隐私权的经济分析【7071字】

金融诈骗罪之非法占洧目的”研究【2797字】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路径【3758字】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7468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