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关于经济法律体系的论文不少,尤其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但其中多数文章都力求打破传统部门法的界限,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部门法新构成理论“。[1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律“和经济法律体系“本不是规范的法学术语,以论文网之为基础而进行过深的法学理论探究是歧途末路。经济法律“和经济法律体系“概念之所以存在和被使用,主要是因为经济学研究的需要,特别是市场经济学即法制经济学研究的需要。从法学角度讲,经济法律“和经济法律体系“概念只是临时借用而已,对之进行法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以不同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民法。商法和经济法等法律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字:经济法律法律体系商法地位经济法律体系

正文:

一。关于经济法律和经济关系

虽然经济法律“不是一个规范的法学术语,但如果以对象说“对之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多数学者都会赞同:经济法律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在这个定义当中,经济关系“是关键字,只要弄清了经济关系“的内涵。外延,并对之做出科学的分类,就能基本掌握经济法律的形式范围和经济法律体系的部门构成。[1所谓经济关系“,是指各经济主体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2从经济关系“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关系是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经济主体就无所谓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数量决定于经济主体的数量;二是经济关系形成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之中,没有经济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的多少决定经济关系的多少。而无论经济主体还是经济活动,都取决于社会分工的程度,社会分工越细,经济主体越多,经济活动也越频繁。根据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分工:第一次是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中分化出来,第二次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第三次是商人的出现,

[3]其中每一次社会分工都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的,亦即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工不是跳跃式发展的,它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在每一次大的社会分工之前,都发生和存在着大量的较小的社会分工,而且中间会有许多分“与合“的反复;社会分工也不是有终点限制的,在第三次大的社会分工之后,社会分工仍然在向前发展,而且速度更快。频率更高。由此可见,社会分工的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越来越细的趋势,二是不断调整变化的趋势,三是越来越快的趋势,自第三次大的社会分工至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快,必然导致经济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大量。迅速增加;社会分工的不断调整变化,必然导致经济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不断更新发展。总之,经济关系的数量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发展而日益增加。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关系不外横向。纵向两大类,但两类经济关系的数量不等,且差距悬殊。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两大阶段,产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在产品经济阶段,由于没有交换活动,因而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关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后,由于交换的出现,经济关系产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两大阶段:自由商品经济和垄断商品经济。在自由商品经济阶段,多为平等经济主体之间的横向经济关系,从属性的纵向国家协调经济关系很少,只是到了垄断商品经济阶段,纵向经济关系才开始大量出现,但相对于横向经济关系,其数量仍然较少。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发展,大量增加的经济关系也多为横向经济关系,因为纵向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是有限度的,社会经济主要由看不见的手_市场来调节,而非主要由看得见的手_政府来调节。由此看来,只将经济关系分为横向。纵向两大类有失平衡,还必须对横向经济关系再分类。横向经济关系的再分类,也要考虑平衡的问题,以是否具有营利性为标准将之一分为二。这样,就形成了三类经济关系:

1。横向的非营利性财产关系(经济关系)

2。横向的营利性财产关系(经济关系)

3。纵向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与之相适应,需要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法律部门来调整这些经济关系。于是,民法。商法。经济法就相应出现了。

二。关于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划分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适应法律调整的需要,将经济关系分为横向非营利性财产关系。横向营利性财产关系和纵向国家协调经济关系,但针对这三类经济关系是否就能划分出三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分析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划分入手。

(一)关于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或部门法)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4]从法律体系的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法律体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法律体系涵盖一国全部法律规范,这一点易于理解;二是法律体系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对此法学界有争议。

争议的焦点有二:1。法律体系为什么要划分不同的法律部门?2。法律体系应划分那些法律部门?下面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1。法律体系为什么要划分不同的法律部门?对这个问题,有三种比较典型的观点:

(1)有些学者认为,划分法律部门尤其是纠缠于法律部门划分的具体细节,纯粹是费力不讨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一方面,法学家为法律规范的分类而忙碌着,大量时间耗费在理清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上面,为法律规范的“法律部门“归属而大费周折;另一方面,法律规范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滋生。法学所关注的问题,在立法实践中并不重要,而立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法学并没有给予充分地关注。[5]因此提出取消法律部门的划分。

(2)有些学者认为,法律部门划分理论存在严重缺陷,其出发点和理论结构已经过时,建立在并非独立的法律部门之上,没有当代各国的立法根据,也没能正确总结现实法律体系的矛盾,因此提出放弃法律部门划分理论,而建立法体制“理论。所谓法体制“,是指同类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的体系,可分为国家法体制。经济法体制。行政法体制。民事法体制。刑事法体制。[6]

(3)多数学者认为,法律部门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立法来说,有助于从立法上完善法律体系。协调法律体系内部关系;对于司法来说,有助于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特点。职责任务,并准确适用法律;对于法学研究来说,使研究范围有相对独立的领域,使法学学科分工专业化。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理由是: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十分庞大,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如此,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组合分类,将有碍于法律的制定。实施和研究,而法律部门划分理论已经被实践。历史和世界所认可,并且有些学者提出的所谓法体制“理论只不过是法律部门划分理论的一种变形,没有细化反而更加粗放,好似在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层次,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2。法律体系应划分那些法律部门?这涉及到一个标准掌握的问题,即法律部门划分的越细越好,还是越粗越好?对此也有三种观点:

(1)越粗越好,像上面提到的法体制“理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法律部门划分不宜太细,粗放一点更好,理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法律法规不断涌现,任何法律法规之间无论在调整对象上还是在调整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如果法律部门划分过细,会导致法律部门过多。过烂,更不利于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和掌握。

(2)越细越好,将法律部门划分为宪法。立法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商法。亲属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法等众多部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只要正确把握划分法律部门的原则和标准,法律部门划分得越细越好,其理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现在看来比较小的法律部门将因其所属法律法规的增多而很快变大,与其让它变得庞大时再独立不如现在就让其独立,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法律的发展。

(3)折中观点,是介于粗放和细化之间的一种观点,一般将法律部门划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法律部门划分得不宜过粗,也不宜过细,要适中,既要严格掌握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标准,又要结合实际需要,只有当其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将其从原有的法律部门中独立出来,超前了会使之力量过于单薄,拖后了会使之受到发展阻碍。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实际需要是法律部门独立的首要条件,法律部门划分过粗。过细都不利于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和掌握,都不利于法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关于法律部门划分

法律部门的划分,又称部门法的划分,是指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对法律规范进行分门别类的活动,划分的结果_同类法律规范_法律部门(或部门法),既具有符合一定原则和标准的共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7]关于法律部门的划分,其学术争议的焦点在于划分原则和标准。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有两个:其一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而行政法虽然也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但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民法和行政法划分开来;其二为法律调整的方法,即根据法律规范调整具体社会关系所使用的方式。手段的不同进行分类,比如民法与刑法都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民法以自行性调节为主要方式,刑法以强制性干预为主要调整方式,这样就把民法和刑法划分开了。[8]除了划分标准以外,还有划分原则。多数学者达成共识的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有这样三个:一是目的原则,即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现行法律;二是平衡原则,即划分法律部门时应当注意各法律部门不宜太宽,也不宜太细,在它们之间要保持相对平衡;三是发展原则,即法律部门划分固然要以现行法律。法规为条件,但法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还要考虑到未来即将制定和可能制度的法律法规。[9]

共识之外就是分歧。关于法律部门划分原则和标准,主要分歧在于两点:

1。划分原则和划分标准的关系问题,即两者是统一关系,还是互补关系;

2。两个划分标准的关系问题,即谁是基本标准,谁是补充标准。笔者认为,一般来说,原则和标准是统一关系,即原则是标准的抽象要求,标准是原则的具体体现,但有一个前提,即原则和标准的内涵必须一致,不能你言这,我言那,否则就成互补关系。由此可见,分析原则和标准的关系,必须从二者的内涵入手,内涵一致即为统一关系,内涵不一就是互补关系。现在来看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标准,上述三个原则和两个标准在内涵上没有丝毫一致性,因而可以肯定地说:二者是互补关系,而非统一关系,即上述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非划分标准的原则,划分标准也不是划分原则的标准。此,在划分法律部门时,既要遵循划分原则,又要依据划分标准。另外,鉴于二者的用词和内涵,划分原则应首先得到遵循,然后再依据划分标准。关于两个划分标准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是主次关系,即调整对象是基本标准,调整方法是补充标准,[10]笔者以为不然。现有的已经达成共识的主要法律部门,像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它们相互之间的主要区别:调整对象或调整方法,从出现的几率上来看,调整方法比调整对象更多,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应将调整方法列为基本标准。考虑历史因素和未来发展,笔者认为,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是两个同等重要的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没有主次之分。但这并不等于说是这两个标准可以孤立使用,而正因为二者同等重要才更需要将他们有机结合。在划分法律部门时应遵循这样的程序:

1。充分考虑现有的法律部门划分的实际情况,不可打乱现有的大的格局;

2。按照法律部门划分的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平衡原则。发展原则,提出新的法律部门组建的初步意见;

3。根据法律部门划分的两个标准: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对新的法律部门组建意见进行学术论证;

4。权威机构认定,以便于立法。司法和学术研究,避免无端。无休止。无意义的争论。

三。关于商法地位

通过上面两部分的论述可见,分别以横向非营利性经济关系。横向营利性经济关系和纵向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作为调整对象而划分出民法。商法。经济法三个法律部门,符合法律部门划分的三个原则和两个标准。但是,目前法学界只对民法。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达成了一致共视,而对商法应否独立存在较大分歧,而且现行立法体例实行民商合一,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重点分析。

(一)商法产生的原因分析

商法是指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1]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商法最初的形式是商人习惯法,形成于中世纪的欧洲。11世纪后,欧洲的农本经济进入了发展时期,十字军东征的胜利使得欧洲通向东方的商路相继开通,地中海海上贸易逐步繁荣,沿岸城市不断成长,出现了定期集市,产生了商会,商人也成为社会中的独立阶层。但中世纪的欧洲仍处于封建法和寺院法的支配之下,许多商事活动在一些国家受到明令禁止,各种商事原则和规则在当时的封建法制中均缺少观念基础,甚至许多国家的法律对商人加以种种歧视。为了适应商业发展和商事交易自由的需要,保护商人利益,于是商会运用其在自身发展中形成的自治权。裁判权及其商事生活习惯,订立了大量的实施于本商会内部的自治规约,经过11世纪至14世纪数百年的实行,最终形成了中世纪商法_商人习惯法。商人习惯法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通常采用属人主义立场,只在商人之间。商会内部实行;其二,内容已涉及现代商法中最主要的商事要素和商事活动,许多规则已明显反映了商事活动的根本要求;其三,非成文性和地域性。[12]

近代商法产生于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萌芽,欧洲的一些封建割据势力逐渐衰落,统一的民族国家纷纷形成。[13]相应地,自治城邦的商人团体消亡了,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寺院法也被废弃了,各民族国家迫切需要制定统一的商事法律,以确认商事活动的合法地位,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欧洲大陆各国早期的商事成文法,虽然仅是对中世纪商人习惯法的确认,具有浓厚的商人法或属人法特色,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社会进步意义,并对现代商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过渡和促进作用。在近代商法中,最具代表性并影响深远的是1794年的普鲁士普通法,它不仅确认了商人习惯的基本规则,而且大量引录商法原理,其内容非常丰富,1861年普通德意志商法典即德国旧商法,就是以之为基础而制定的。

现代商法产生于19世纪以后。随着欧洲资产阶级GM的成功,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保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推动商事活动。促进统一的商品市场的形成成为许多新兴国家的基本国策,商法开始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出现。“[14]同时以判例法为特征的英美法系国家在商事立法上也不甘落后,颇有建树。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1897年的德意志帝国商法典(德国新商法)。1952年的美国统一商法典。1894年的日本商法典(日本新商法)是现代商法的代表作。

由上可见,商法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原因:

1。商法的产生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并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法制和宗教势力的束缚,能够合法。自由。体面地从事商事贸易活动,而且社会经济越往前发展,这种要求越加强烈和具体化。当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以后,这种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就转变为将原来作为自治规范的商人法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商事立法活动。

2。商法的产生是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结果。16。17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发现,世界市场突然扩大,各国政府为了本国的富强,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其具体措施就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商人地位的特殊性和推行商事活动的特殊化,于是商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出现了,并迅速法典化。这一政策措施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起飞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极其迅猛的发展。[15]

(二)商法独立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分析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由众多的涵盖全部法律制度的法律部门组成,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必然对原有格局造成冲击,为此需要慎重分析其是否具备。已经具备哪些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商法要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符合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标准。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后面将做详细论述,在此只对商法是否符合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法律部门划分的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平衡原则。发展原则,在划分法律部门时必须首先并同时符合;法律部门划分的两个标准: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在划分法律部门必须至少具备其一。商法的情况如何呢?

1。目的原则的符合情况。无论是民商合一论者,还是民商分立论者,都承认商法包括形式意义商法和实质意义商法的存在,并大都承认商法学的独立学科地位,[16]只对商法是否独立于民法有分歧。笔者以为,存在即是道理,细分更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为何不将已经存在的实质上已与民法分立的商法确立为独立法律部门呢?这样不更能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民事。商事法律吗?

2。平衡原则的符合情况。在,多数学者主张,商法包括商主体。商行为。商事营业。商号。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海商法等,[17]其数量之庞大,在现行的民商法体系中已经占据超过50百分号的比重,而且还有进一步大幅度迅速增加的趋势,如若不将之独立出来,势必造成现行民商法体系结构的失衡,既不利于保持民法的基本法地位,又不利于商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发展原则的符合情况。刚才已经提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确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进,商主体。商行为。商事营业等将在范围。形式等许多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商法的数量规模也将随之不断扩大,因而考虑到未来即将制定和可能制定的法律法规,商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调整对象情况。商法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调整对象_因商主体实施了商行为而形成的商事法律关系,这也正是民商分立论者坚持商法是独立法律部门而民商合一论者批驳不倒的根本所在。商法调整对象的相对独立性在于,商事法律关系是一种经营性关系,即由经营主体所从事的经营性行为而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是实施了经营行为的经营主体及其之间的对内对外法律关系。[18]

5。调整方法情况。一般来说,法律调整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行性调节方法,二是强制性干预方法,三是政策性平衡方法。[19]商法在调整方法上同民法相同,都是运用自行调节方法,但凭此并不能说明民商合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为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只有两点都相同时才能划为一个法律部门,有一点不同就不能划为一个法律部门。

从以上对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标准的分析来看,商法已经充分具备了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如若不及时划出,将同时不利于民法。商法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经济的繁荣。稳定。

(三)商法独立应具备的条件之二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商法要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符合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标准。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也已经知道,商法完全符合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标准,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它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第二层含义是指现代商法发展趋势,第三层含义是指经济发展现状,那么,商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应从这三方面来论述。

第一,商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决定因素,[20]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商品经济将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发展的推动下日趋繁荣发达,而商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必将促进商法的完善与发展,其数量会越来越多,体系会越来越庞大,独立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独立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如果不正视社会经济和商法发展的现实。本着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不将商法及时从民法中独立出来,还固执坚持民商合一“的观点,不但会使现行的民法体系结构日趋失衡,而且会对民法。商法的实施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二,商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完全符合现代商法发展趋势。现代商法具有动态化。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相互渗透。国际化与统一的三大发展趋势,[21]其中:现代商法的动态化趋势,将使商法的制定。修改。废止等工作日趋繁重,加之商法区别于民法的特点,立法机构需要为之成立专门部门来承担,立法上的独立将加快商法的独立;现代商法的两大法系相互融合和国际化趋势,将使商法先于民法等其他部门法而在全世界首先实现统一,一部适用于全世界的统一的商法,是不可能同一部只适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法融合在一起的。另外,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商法独立的现实也告诉我们,一部独立的商法是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社会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造就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第三,商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现状。经济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体制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在世界上仍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落后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懈追赶。基础薄弱可以夯实,体制落后可以改革,商品经济不发达可以促进。关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总结世界上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重视和推动,即国家政府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而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离不开商法的作用,需要重视发挥商法在保障交易便捷。维护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而重视发挥商法的作用,必须给予商法一个较高的法律地位,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独立性。

四。关于的经济法律体系

(一)经济法律体系的部门构成分析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商法独立后,的经济法律体系将由民法。商法和经济法三个部门法构成,各部门法的具体法律法规组成情况如下:

1。民法部门:(1)民法通则;(2)合同法;(3)知识产权法,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4)婚姻家庭法,包括婚姻法。收养法等;(5)继承法。[22]

2。商法部门:(1)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23](2)破产法;(3)证券法;(4)票据法;(5)保险法;(6)海商法。

3。经济法部门:(1)市场规制法,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2)宏观调控法,包括计划法。经济政策法;(3)国家投资经营法,包括国家投资法。国有企业法。[24]

(二)商法独立后各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分析

1。民法与商法。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产生了两种观点:一是民商合一论,二是民商分立论。民商合一论者认为,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是一国民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不但现在分离不了,而且随着民法的商法化和私法的公法化,将来就更难舍难离。其理由是:商法和民法有着共同的原理,[25]二者所调整的商事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限也很难划清。[26]首先,商主体是从事营利性行为的个人和组织,而民事主体将之包含其中;其次,商法与民法的调整对象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第三,民事活动的范围包括营利性。持续性的商事活动。笔者认为,民商合一论者的理由均是大民法思想,事先已将民法定义为调整所有平等主体之间所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本身已涵盖商法定义,当然得出商法是民法的一部分的结论。商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不同,这一点无论民商合一论者还是民商分立论者都承认,那为什么不将民法的定义修改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非营利性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如若仅仅因为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而不做这样的修改,那么就应该考虑修订已颁行16年之久的民法通则了;如若做出这样的修改,那么民商合一论者就将哑口无言了。

2。商法与经济法。关于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学者也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商法与经济法都以企业为核心对象,两者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另一种看法认为商法与经济法的理念。机能是不同的,商法与经济法应为两个不同的法。[27]笔者认为,商法与经济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部门。首先,二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商人之间因实施营利性的商行为而发生的商事法律关系之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或国家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因进行经济调节而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之法。其次,二者的调整方法不同,商法主要运用自行调节的方法,经济法则综合运用自行调节和强制干预的方法。其三,二者的性质不同,商示属于私法,其理念是维护主体的私权,以个体利益为基础;经济法原则上属于公法,它以社会为本位,着眼于超越个体利益的整体利益。[28]虽然如此,商法和经济法在各自的体系构成方面仍有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企业法的划归上。笔者认为,企业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企业法是指规范各种类型企业的法律规范体系,除非特别说明,一般指此。由于企业法的集合性,决定了企业法调整对象性质的复杂性,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企业法是属于商法,还是属于经济法。鉴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公司分别因其国家投资。涉外。规模较大且涉及面较广而事关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调整这三类企业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国家意志,因此将之划归经济法。其他类型的企业,像合伙企业。独资企业。集体企业。合作社等,对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影响较小或基本没有影响,属典型的商事主体,因此将之划归商法。[29]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商法和经济法关于企业法的划归问题。

3。经济法与民法。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在现行的民商合一的体例下,主要是指经济法和商法的关系,上面已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注释:

[1]转引自周林彬著:法律经济学论纲_中国经济法律构成和运行的经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2]刘瑞复著:经济法学原理(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3]参见前引[16],卓炯书,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第16_17页。

[4]参见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6页。

[5]参见乔新生:法律分类,费力不讨好?,千龙新闻网(网址:www。beijingnews。com。cn)·社会·警法速递·法制争鸣,2002-1-6。

[6]参见前引[2],刘瑞复书,经济法原理(第二版),第88_92页。

[7]参见法律部门的划分,网址:ycan。com。cn/lawpart。htm。

[8]参见洪恩在线:法律硕士复习指南·综合课·法学基础理论辅导,网址:www。hongen。com/proedu/flxy/flss/fd/zhk/fl060102。htm。

[9]参见前引[4],沈宗灵书,法理学,第430_432页。

[10]参见前引[4],沈宗灵书,法理学,第432_433页。

[11]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2]参见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13]前引[12],赵中孚书,商法总论,第13页。

[14]转引自前引[12],赵中孚书,商法总论,第15页。

[15]参见前引[12],赵中孚书,商法总论,第16_17页。

[16]参见范健等主编:中德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17]参见前引[11],范健书,商法,第11页。

[18]前引[11],范健书,商法,第9页。

[19]参见前引[7],法律部门的划分。

[20]参见卓炯著: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21]参见前引[12],赵中孚书,商法总论,第17_19页。

[22]参见魏振瀛主编: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23]参见曹平:商法法律地位初探,法律图书馆(网址:law-lib。com)·法律论文资料库。

[24]参见漆多俊著: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

[25]前引[12],赵中孚书,商法总论,第6页。

[26]前引[23],曹平文,商法法律地位初探。

[27]参见前引[23],曹平文,商法法律地位初探。

[28]参见前引[23],曹平文,商法法律地位初探。

[29]参见前引[23],曹平文,商法法律地位初探。

上一篇:试论加入WTO后對经济法的影响【7365字】
下一篇:试论根本违约制度【2168字】

高职院校经济法課程教學改革探析【3001字】

雾霾天气引发的法律思考【2652字】

雇工致人损害归责理论研究【6514字】

隐私权的经济分析【7071字】

金融诈骗罪之非法占洧目的”研究【2797字】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路径【3758字】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7468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