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可以把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分为两种,作为在校大学生,至少可以归为第一类劳动者,即大学生作为普通公民,他们的就业和择业权利和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是平等的,他们的就业不应因为大学生这个身份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其次分析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一个公民要成为劳动者,需要具备一定得条件,即自然人依法成为劳动者主体的条件,包括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两个方面,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劳动机会并获得报酬的资格。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并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能力,自然人的劳动权利能力生而具有,但一个适格的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行为能力。理论认为,在我国,自然人要成为劳动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1 . 年龄条件
公民的年龄与劳动能力密切相关,《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的就业年龄(我国规定为16周岁),未满此法定就业年龄的公民,用人单位不得招用,否则构成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此外,法律对未成年工也做了明确的规定,未成年工是指年龄在16周岁到18周岁之间的劳动者,也就是说,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特殊情况下作为劳动者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年满18周岁,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者的年龄条件,少数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大学生在特殊情况下视其为劳动者也并不违法。
2 . 健康条件
判断劳动者健康与否的标准与其需要履行的相关工作义务也是息息相关的,劳动者应该具有健全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健康条件对劳动者主体资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劳动者就业资格的影响,劳动关系建立前应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例如残疾人只能从事与其残疾状况相适应的职业。未成年工、女职工的工作范围法律也有明确的规定。兼职大学生不管健康与否,只要在这两种禁忌之外兼职,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第二是对劳动者继续工作资格的影响,如果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在工作期间发生变化,则有可能导致劳动关系的变更或者解除,当然适用该条是以承认其劳动者主体资格为前提的。
3 . 智力条件
劳动法上的智力条件主要包括文化条件和职业资格,劳动者从事相关工作应该符合该工作的资格要求,大学生兼职主要从事一些家教、餐饮服务、校园代理、或者到一些企业从事促销之类的工作,以大学生的文化资格,从事这些兼职完全符合相关的标准。
4 . 行为条件
即自然人是否具有人身自由,前几个条件主要是从自然人是否具备劳动能力角度来判断其劳动者主体资格的,行为自由条件则主要是从自然人是否能够支配劳动能力的角度来判断的。大学生虽然还是学生主体,应以学业为主,但作为马上就踏入社会的劳动者,他们除了每周固定的课程外,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包括周末和晚上,以及平时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可以充分支配自己的行为,完全符合劳动者关于行为自由的条件。
此外,我国法律规定,不适用劳动法的主体包括公务员(以及一些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工作者)、农村劳动者(主要指农民,不包括在乡镇企业里工作的农民、城市农民工以及经商农户)、军队的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法律明确列举了劳动者主体资格的排除主体,而在校大学生并不在此列,所以认定大学生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并不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