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种不同的公品供给体制,造成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过窄,农村公品供给总量不足,城乡差别过大,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该根据农村经济运行实际,按公共财政原则,改变目前过于偏重城市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实论文网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字:农村;公品;公共财政;政策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长期以来,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主要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农村公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仅使三农“问题更加尖锐,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因此,打破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城乡二元“格局,无论是对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还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目前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但投入不足。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过窄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由于多年来以农补工的政策及政府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政府财政投入主要倾向于非农产业和城市,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道路条件较差,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国有261个乡镇。15。4万个村不通公路,在全国104。3万公里的砂石路面。土路面及无路面里程中,农村公路有92。3万公里,占88。5百分号,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的简易公路约120万公里,路况极差。二是部分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基本生存条件无法保障。2000年初,有50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到2003年底仍然有2600万左右农村人口没有解决饮水问题。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由地方财政承担,投入逐年减少,加上自然灾害,工程年久失修,灌排能力下降,导致全国每年减少灌溉面积700多万亩,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有三分之二耕地缺乏有效灌排条件,8亿多亩水浇地中由于工程不配套,中低产田占了2亿多亩。
2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由县。乡政府及村负责,中央和省政府所承担的责任较少,基础教育的管理权限下放过低,无论是地区之间,还是同一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失衡问题都十分突出。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国家只用中学教育总经费的38百分号为4倍于城市中学在校生人数的农村中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国家在与城市小学相当的经费为6倍于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提供义务教育,这样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标准偏低,虽然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工资能基本解决,但学校校舍。设备。操场等硬件设施普遍落后,农村中小学危房仍大量存在。一些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或流向城市,或离开教学岗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难以保证。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儿童因贫困失学。辍学的问题比较严重,至今西部地区仍然有372个县还没有完成普九“目标。
3。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薄弱。医疗卫生费用方面,2002年,医疗卫生总费用为4763。97亿元,其中农村医疗卫生费用为1073。6亿元,只占总费用的22。5百分号。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4百分号,只享有全国医疗卫生资源的20百分号左右。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医疗条件普遍较差,乡镇卫生院大多设备陈旧,服务保障能力低。农村医疗收费相对较高,农民轻易不敢上医院,依然处在小病硬顶,大病等死“的状况中,从而引发农民因贫致病。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情况越来越严重。另外,由于医疗点少。经费不足,一些基本的医疗预防与保健等也得不到保障,公共卫生状况堪忧。
4。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只是在一些地区起步,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低。
5。农业科技的提供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在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0。6百分号_1百分号,发展中国家也在0。5百分号左右,但不足0。2百分号,人均经费更少,因经费不足等原因,使一些地方的推广服务部门被推向市场,有的甚至被拍卖或撤销,造成人员离岗和流失,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制约农村科技进步。
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过窄的成因
造成目前农村公品供给总量不足。质量偏低。范围较窄。矛盾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现行体制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导致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二元“财政,造成了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的城乡严重失衡。现行的体制格局是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带有明显的工业偏好和城市偏好,城市的公品和公共服务基本由公共财政供给,如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而农村公品主要依靠农民以缴费方式,自给自足,尽管各级财政都安排一定的支出,但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总量水平,还是相对水平都是很低的。这就意味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广大农村人口并没有公平地享受国家公共财政资源,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2。县乡两级财力有限,无力保证农村公品的供给。目前对农村公品的投入主要由县。乡两级财政直接承担,然而多年来全国相当多的县乡财政运行举步维艰,突出表现为持续的收不抵支,累积的收支缺口使基层财政背负了巨额的债务;一些基本的支出需求诸如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日常的办公经费等得不到有效保障;许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基本公品和服务由于县乡财力紧张不得不低标准。低水平供给,以至农民这一弱势群体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负担的公共支出。
3。农村公品供给主体错位,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现行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虽然划分了财权,但事权仍是模糊交叉的,特别是在农村公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本该由上级政府投资的公品,有的却通过转移事权交由下级政府提供,甚至村民自治委员会都承担了较多的政务,供给主体错位现象严重,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属于全国性的公品,如基础教育。计划生育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但目前这些事权主要由县乡政府以及村级承担,中央和省一级负担的比例较低。
4。税费改革后增大了农村公品的资金缺口。以前,村级集体兴办公共事业主要靠提留统筹和摊派集资。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从制度上规范了农民的税赋,刹住了面向农民的各种集资。摊派。收费行为。但目前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仅能保证基层政权的运转和农村教育的需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缺乏相应的资金来源。按照规定的一事一议“办法筹资,实际操作困难多,很难议成一件事。
三。推进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正处在社会经济全面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国家财力有限,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远未完善,因此,推进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异。一是承认城乡差别。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要承认城乡差别的现实,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分层次。分步骤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而不能强求农村公品与服务提供达到与城市同样的标准。二是认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区域之间客观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制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时,要承认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这个基础上区别对待,合理设计和制定各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目标。标准等指标。
2。财政体制不完善导致的财力格局不合理。分税制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了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但由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使得财力分配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财力逐级上收,中央和省一级财力在整个国家财力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对加强宏观调控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建设是必要的,但也导致县乡财力薄弱,使得由其承担的农村公品无法得到保证。二是1994年的分税制是在当时财政收支包干基数的基础上确定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情况的变化,这些收支基数的不合理性日益突出,地区间财力差异进一步拉大。因此,现行财力格局决定了不同级次和地区间公共财政的支出能力,也决定了现阶段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主要应由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承担,不同地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选择应有所区别。
[1][2]下一页